”的形象由好的變成了壞的、由和藹的變成了粗暴的,他自己的角色也由好學生變成了不聽話的孩子,這是一種自戀性的症狀:如果我不能相信別人,那我只有相信自己!電話成為這個病人表達攻擊性的扳機點:首先,病人脫落數週,然後,病人在接下來的治療中說由他來決定打電話預約,仍是透過電話聯絡的方式實現了控制治療師的目的,事實上,在後來,病人承認,他不打算再來治療了,如同以前病人受到的“情感創傷”一樣,“你們拋棄了我,那我也選擇拋棄你們!”理解此點相當重要,因為就是透過這種重複的方式病人不斷地轉換治療師,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病人也不可能在社會上形成穩定的關係,所以,澄清這一點可以“綱舉目張”。以後的討論圍繞著“分裂”的話題展開:自小受到良好教育的代價為強烈的不滿和憤怒的壓抑,特別是病人的父親對他使用的暴力使得病人不能確定他在現實中一是應該以父母的乖孩子出現呢(學習好以取悅父母)?還是應該以他父親的粗暴的形象出現(與攻擊認同,病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對其母親進行了暴力性的攻擊);是一直呆在父母身邊(因而不工作)呢,還是應該離開父母自己生活(所以一直對父母出現抗拒的行為)。與病人談如何來正常表達攻擊性便成為治療的重點。
當然,治療情境中發生的很多事情均可以成為移情阻抗的表現,不一定非要透過接電話來誘發攻擊性,作為心理治療師,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與病人共情的能力。如在另一個治療情境下,治療師對自己反覆必須接的工作電話對一個因抑鬱而前來就診的病人說感到抱歉,病人很禮貌地說沒關係,在下面的治療中,治療師談起:如果這樣的情況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會感到不適,為什麼您表現得如此的恭謙?病人答曰:其實在您接過幾次電話後我已經對您的看法發生了改變,我覺得您不是我想象中的那麼專業,但如果您不提,按照我的為人準則,我是不會說出我的不滿的。我對人一向彬彬有禮!治療師感覺到病人的恭謙下是很強的阻抗,如對人的不滿透過“反向形成“的禮貌加以表現,在對病人談到此點時,病人理解到,由於早年父母關係不和,她長期在父母的爭吵中長大,需要在矛盾中取悅父母,一方面母親事業上很強,經常抱怨父親的無能,另一方面,父親也在她耳邊經常談論自己的不幸,事實上,父母自她記事起就已經分居,病人在事業上很成功,但在婚戀上屢屢遭挫,透過反向形成的方式,如孝順、經常陪母親逛街,病人隔離了自己的不滿,病人意識到,自己的痛苦來源於不能真正地在心理上脫離父母、脫離家庭,因為這樣就會引起內疚和自責。
雖然接電話有這樣那樣的動力性的疑惑,但仍不是個應該提倡的設定,因為治療師的反移情也可以透過這樣的行為來怠慢病人,如在治療中不經意地表現出漫不經心(接電話)、或者因接電話而產生內疚,因而顯得對病人過於熱心等等,這些治療師本身的問題均需要在自我督導中解決,而非是以病人的“見諸行動”為代價。
神情內斂與心理動力學理論
《現代漢語詞典》對神情的解釋是:人臉上所顯露的內心活動。對斂的解釋是:①收起;收住;②約束。那麼形容一個人神情內斂的意思就是:他或者她臉上所顯露出來的內心活動向內收縮。
神情內斂這給詞在很多工具書上都沒找到,但卻常常出現在一些小說中。在武俠小說裡,這個詞經常用於描述武林中的絕頂高手。很顯然,這不是一個直接描述武功的詞彙,而是一個描述心理狀態的詞彙。要做一個絕頂高手,心理狀態可能比武功本身更重要。所以我們可以說,形容一個人神情內斂,就表示這個人有著極好的心理狀態。
神情內斂是透過整體的、直覺的觀察所獲得的整體的、直覺的感受,具有典型的東方神秘主義色彩,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