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成一腦袋汗! 他如何不知自己乃是違逆皇帝的意志而行,如何不知皇帝已然暴怒於心,他即將面對的便是狂風驟雨? 然而,身為儒門學子,必須堅守自己的道統! 身為山東世家的子弟,必須堅守自己的立場! “陛下明鑑,子曰:不學禮,無以立。何謂‘禮’?禮者,敬人也,敬人者,人恆敬之。如今新羅內亂,其女王束手無策,求助於大唐,意欲獻上國祚以誠其心,此舉固然誠摯,但若是吾大唐欣然納之,與趁人之危何異?與禮不合。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大唐天威赫赫,四海鹹服,自當以禮儀道德威壓四方,而非是憑藉兵戈甲利震懾群倫,志所謂多行無禮必自及也,其是之謂乎!” 言罷,起身離席,一揖及地。 李二陛下鼻子都快氣歪了! 多行無禮,必自及也? 無禮的事做多了,必然會殃及到自己頭上? 簡直混賬! 一介匹夫,只知道抱著老祖宗的觀點抱殘守缺,張嘴閉嘴“子曰”“詩云”,不懂與時俱進,不願鼎革改新,腐儒爾! 李二陛下黑著臉,呵斥道:“汝是在詛咒李唐乎?” 張行成嚇了一跳,趕緊拜服於地,大聲辯解道:“微臣豈敢?只是一時失言,觸怒陛下,還望陛下降罪!微臣忠心耿耿可鑑日月,願為陛下千秋大業披荊斬棘,更願為帝國萬世強盛死不旋踵!” 伏在地上,張行成悔的差點想要給自己一個嘴巴! 怎麼就口不擇言,說出“多行無禮,必自及也”這等渾話呢? 看來,自己當真不是混官場的料啊,滿肚子的詩書經義,但是朝堂之上論及陰謀詭辯,卻是一身本事無處施展…… 同時,他心中亦有疑問,得不到解答——為何自從漢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在歷代帝王心目中無往而不利的儒家思想,在隋煬帝、當今陛下這等君王面前,便被棄若敝履、不屑一顧呢? 儒家思想主要是提倡禮,所謂的禮就是要有長輩之分,尊卑之分以及貴賤之分,如果這些等級秩序能夠分得非常清楚,而且每一個人都能夠做到自己等級之內的事情,這樣就能夠促進一個國家的發展,就不會造成混亂的局面。所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成為了儒家心目當中最理想的一個社會狀態,如果違背了這一個社會現象,那麼就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這樣才是最好的管理方式。 如此學說,對於那些要維護正統的人來說,簡直就像命根子!至於平民百姓,只是“儒先億度而言之,父師沿襲而育之,小子朦聾而聽之”,“萬口一詞”,“千年一律”,方才“從眾而聖之,亦從眾而事之”,自然河清海晏天下大同,帝王垂拱而治,自可比肩三皇治世,彪炳千秋…… 可為何這些雄才偉略的帝王,就是不聽呢? 一旁,長孫無忌豈能錯過此等良機? 當即起身離席,參拜啟奏道:“陛下,蠻夷畏威而不懷德,此之謂粗鄙不通文明也。右僕射意欲對蠻夷施以王化,不啻於對牛彈琴,智者所不為也。大唐制霸天下,靠的便是兵革之利,故而四夷臣服,趨之若鶩。兩晉名仕清談成風,詩書文章風流百世,然而最終,卻是蠻族南下肆虐中原,神州赤縣盡染腥羶!故而,吾大唐若想稱霸四海,昌盛百世,就必然輕文而重武,常備兵戈,厲兵秣馬,不得有一時之疏忽!勸諫陛下馬放南山刀槍入庫,僅僅以仁德便能安天下者,實是包藏禍心,有妄圖顛覆大唐社稷之嫌,望陛下明察秋毫,予以嚴懲!” 殿上群臣,大多數頷首附和。 大唐以武立國,威壓四夷,自然要保持尚武之風,若是轉向文治,以仁義道德來約束蠻夷……且不說蠻夷根本不聽,大殿之上絕多數以武起家的大臣、武將,如何保證各自的利益? 若是房俊在此,怕是會立即給長孫無忌點個贊! 儒家那一套,早已不是漢初之時董仲舒領導的推崇“大復仇”之時的思想,以董仲舒為首的“公羊學派”激進之學說盡皆沒落,代之而起的,便是“君權無限制,貴賤各有別”,玩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一套的“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