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國維正好用現成反面教材振奮戰士們,號召大家英勇作戰堅決打下天津,給廣大受苦的老百姓報仇。
黎國維進城不遠,就在花園大街找到了二縱四師十二旅指揮所。
副旅長趙劍和參謀長劉信忠早已到前邊陣地指揮去了,指揮所裡只剩下了旅長鐵柱和政委錢濤。
由於部隊進展神速,電話兵架線已跟不上部隊的前進,鐵柱也正為前線的敵我情況不明而著急。
於是黎國維就邀鐵柱一塊到陣地前沿去指揮。
鐵柱也是一位聽到槍響就往前衝的烈性子。在東北當團長時,他指揮打仗就不離前沿陣地。一見衝鋒受阻,他總是把軍衣一甩,拎起駁殼槍就往前衝,有時警衛員拉都拉不住。
兩人鑽進一輛剛繳獲的美式軍用吉普車,徑直奔市區開去。
此時,天已經黑下來,坐在美式軍用裝甲吉普車裡更是什麼也看不清。
坐在裝甲吉普車上,一路的疲勞昏昏沉沉,就到了天津外圍。
就看到那些房屋呀,街道呀,都是那種破壞呀,房子都炸了一大片廢墟呀。
這樣的結果黎國維和鐵柱心裡頭就特別難過。
後來七走八走的,拐了好幾個彎,周圍槍聲不斷,子彈不時地打在裝甲吉普車身上“叮噹”作響。
兩人都是第一次乘坐美式軍用裝甲吉普車,黎國維對鐵柱說道:“鐵柱,這玩藝還真有點用,比你光膀子上前線強多了。” 。 想看書來
第八十四章.為戰友復仇
一.
天津在抗戰時期就構築了國防工事,後經多年增修,早已形成了堅固的防禦體系。
主陣地有鋼筋水泥碉堡群,陣地前沿有1至3道環形人工峭壁,高約6至10米,壁腰部設有各種闇火力點,峭壁前或險要處挖有3米深6米寬的外壕。
周圍地勢險要複雜,構築防禦工事。
不光碉堡修得多,式樣各異,名目繁多:有方碉,圓碉,梅花碉,子母碉,人字碉等,而且起了好多名字,有什麼好漢碉,臥虎碉,百川碉。
還設定了大量的鹿砦,地雷,鐵絲網等。
陣地間有公路,交通壕貫通,火力可互相支援,掩護。
任何人到了天津市內,都會為數不清的碉堡而吃驚:高的,低的,長的,圓的,三角形的,甚至還有藏在地下的,這一構成了不可思議的嚴密火網。
陳長捷對決定其生死存亡的平津決戰極為重視,在加修工事的同時,儲備了充足的糧食,彈藥,補充了兵力,將其主力幾乎全部佈防在這裡。
對堅固陣地防禦之敵的進攻戰鬥,是與防禦工事的形成和發展緊密相連的。
對依託溝壕和圍牆防禦之敵,多采取襲擊戰法,進攻時一般先用炮火轟擊,結合爆破破壞對方堅固工事和殺傷敵人,攻擊的步兵在火力掩護下強行連續衝擊。
坦克,飛機大量使用後,攻堅戰鬥注重優勢兵力和強大火力,採取縱深梯次而有重點的強攻部署,連續突擊,各個殲滅敵人。
在大型城市攻堅戰鬥中,通常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形成多梯隊的圍攻部署,編有爆破隊,突擊隊,火力隊,鉗制隊,保障隊和預備隊。
戰鬥中強調火力,爆破,突擊相結合,在狹窄的地段開啟口子,爾後大膽進行穿插分割,包圍迂迴,連續攻擊,各個殲敵。
此時天津已是寒風凜冽,雪花飛揚,氣溫已下降到零下4一5度,可戰士們腳下的道路由於地勢低窪含鹽份量高,卻沒有一絲冰凌,雪花落下來又很快化成了水,戰士們在泥濘中奮勇前進。
在來的路上,戰士們還能開開玩笑,喊喊口號。但真正打起仗來,看到戰友從傷口滲出的鮮血,沒有一個戰士能笑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