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一帶的中路大軍乃是我朝軍隊之主力,如果因火器之故,全軍盡墨,而又不能將灌子灘大營攻破,那會不會得不償失呢?”阿里海牙緊皺眉頭,稍事停頓後繼續道,“在南朝的火器面前,我軍的傷亡情況很難控制,末將認為,我軍可以全力出擊,但如果,如果。。。。。。”
“阿里海牙,有話就說,朕恕你無罪。”
“是,皇上,末將之意是說,如果情況不對,我軍當回撤北方,從長再議。”阿里海牙勇猛善戰,一直崇尚進攻再進攻的戰術,乃是元軍之中一位不折不扣的猛將,連他也有這種想法,可見元軍對於火器恐懼的地步是何等之甚。
老將史天澤道:“皇上,阿里海牙將軍所言並非沒有道理,我軍以退為進也是一種可行之法,如果南朝軍隊敢於追擊,那正好可以發揮我軍野戰的優勢,如果他們頓足不前,則再行商議。”
忽必烈看了看阿里海牙和一眾將領,沒有表態,獨自沉思了一會後才慢慢言道:“各位將軍,朕決定,明日集聚大軍,再攻灌子灘。”
對於一眾將領的意見,忽必烈大體認可,但讓其最終做出攻擊決定的卻是一個多時辰前的青陽崗之約。
在忽必烈看來,不說別的,僅憑那半闕詞就顯露出南朝皇帝的野心,存在著這樣一位對手總是讓人不放心,況且,倘若任其發展下去,當火器普及之時,己方將無法抗衡了。當然,忽必烈無論如何想象不到,我所念出的半首詞,乃是抄襲而來的。
眾人見忽必烈神情堅決,遂異口同聲道:“是,皇上,末將遵旨。”
“阿術將軍,伯顏將軍。”
“末將在。”
“你們二人佈置各軍之任務。”
“是,皇上。”
就在元軍調兵遣將之際,我回到灌子灘大營後也立即召集眾將,就接下來的任務進行了商議和安排。鹿門山營寨最多還能經受住一輪火炮的襲擊,明日一早,我軍的火炮即可將其徹底擊毀。
對此局面,忽必烈的應對招數是什麼呢?
經過一番議論,大多數將領都贊同了方靈的看法,忽必烈當孤注一擲。
襄陽大戰發展至今,已經完全偏移了歷史的軌道。作為穿越者,我先知先覺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但對於火器我卻有著堅定之心。
“目前,在襄樊一帶一共有元軍十多萬人,和我軍人數大致相當,根據大家剛剛所議,朕以為,忽必烈接下來的做法有以下幾種可能,第一,集中所有兵力,再度強攻我灌子灘大營。上月,阿術、伯顏已經發動過一次大規模的攻擊,結果慘敗於我軍的火器之下,所以,這一次如果還想攻打我大營,勢必會集聚更多的兵力,依靠人海戰術,連續不斷地發動進攻,或許才有一線希望。這種做法就是靈兒所說的孤注一擲,倘若能將我大營徹底擊垮,那無論付出多少代價也是值得的,因為我軍的火器和朕都在灌子灘,倘若失敗,則元軍的傷亡人數至少是上次的一倍以上,對於我軍來說,這就達到了當初制定的圍點打援的目的。第二種做法是回撤到白河城營地,不過,這種做法只能是過渡性的,因為白河城大營同樣經不起火炮的轟擊,所以最終還是要回撤到北方。”
我喝了一大口茶水,繼續道:“第三種做法就是直接回撤北方,這點可能不符合蒙古人的性格,所以,哪怕要撤退,蒙古人也會在撤退之前和我軍大戰一次。”說到這裡,我突然站了起來,豪氣大發道:“對於忽必烈而言,這一種做法或許是最有可能的。但是,在沒有找到剋制火器之前,他們應該儲存自己的實力,以城池為防或者逼迫我軍在野外進行決戰,才為正道,而意圖強行拼命一擊,只能讓其傷亡慘重,這種局面將直接導致我軍在未來收復北方時,其兵力會顯得不足。”
“當然了,忽必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