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日軍乾脆就放棄了。
如果日軍知道這架轟炸機只是迫降在水面上,飛機基本完好,還有人員生還的可能,恐怕就不會是這個決定了。
當然,這個絕對對榮譽一師來說,那是再好不過了,冷鋒現在最不希望的是日本人大規模的進入微山湖。
不過,他也知道,日本人進入微山湖是遲早的事情,他們也提防著隨時有可能從微山湖上過來的中**隊,在微山湖東岸佈置了相當力量的警戒部隊,主要是有長瀨武平的第8旅團負責。
飛機一拖進山洞,冷鋒就帶人對其進行檢查。
動力系統,航電系統,武器系統……
仔細檢查了一遍,這架飛機雖然有一些程度的損壞,但都是在拆卸和運輸過程中造成的,修復的可能性非常高。
從飛機的基本資料和飛機上的裝置的資訊看,這顯然不是日本國內生產的雙發轟炸機,很顯然是一架從國外進口的發動。
菲亞特空冷十四缸,雙發,1000馬力,發機動上的銘牌清楚的標註出,這架飛機的出身就不難猜出來了。
首先血統已經確定無疑了,發動機是一架飛機的心臟,心臟是動力的源泉,所以,除非是沒有能力生產發動機的國家,否則只要是具備一定航空工業的國家,一定會有自己的航空發動機生產企業。
在造飛機的時候,選擇自己的本國的企業,除了本土化的考慮,也不會受制於人。
日本是飛機制造雖然不是全球頂尖,但他們有自己的航空發動機生產技術,如果是自己研製的飛機,一般首選是自己的發動機,除非是自己的發動機達不到飛機設計要求,才有可能尋求對外幫助。
這架雙發轟炸機來之義大利。
義大利生產的雙發重轟只有一個系列br20,雖然冷鋒沒有見到完整的飛機,但基本肯定,這就是一架br20或者是改進型。
雖然這款飛機並不是最先進的雙發重轟,但對航空工業基本上為零的中國來說,還是很先進的。
如果能夠把這架飛機的技術記性逆向工程,把技術加以消化吸收的話,對中國的航空工業也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有些事情,總要有人乾的,航空工業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引進幾個人才,建幾座工廠就能做到的。
需要一個國家的完成工業體系的支撐,就目前而言,中國還很難找到一條配套的產業鏈條。
當然了,現在造飛機,在工業化體系完備的國家來說,很容易,是在不行買別人的零部件,回來自己組裝也問題不大。
有些東西現在是自己造不出來的,比如飛機的發動機,現在的中國,大到飛機坦克,小到一個電晶體,一個螺絲釘,都要從國外進口。
近百年來,中國人曾努力的進行工業革命,努力的跟上世界的腳步,但總是被打斷,軍閥混戰,列強侵略,這讓人痛心疾首。
冷鋒的心很大,他不但想要造槍造炮,還要造飛機,造坦克輪船,就連核武器他也想過,但飯要一課一口的吃,路也要一步一步的走。
當下先積累人才和培養人才,進行基礎研究。
西南那邊的佈局已經是刻不容緩了。
“找幾個懂機械和繪圖的人才,把飛機繼續拆卸,所有零件都給我標註號碼以及所在位置,一顆螺絲釘都不能少,還有,按照飛機的模樣,按照比例把結構圖給我畫出來的,大圖,區域性圖都要有,這個工作不需要著急,可以慢慢來,我們有的是時間。”冷鋒吩咐道。
雖然不太明白冷鋒為什麼要這麼做,但一定有他的道理。
不知道老師到了蘇俄沒有,冷鋒對蘇制的武器並不感興趣,造不了的除外,那些輕武器,他腦子裡太多了。
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