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9年,國勢頹廢但因武安君李牧的存在而數次大敗秦軍的趙國,再次遭到秦王翦率領的大兵壓境,然而秦軍仍多次受挫於李牧。此時,李斯同志的反間計大派用場,奸細進入邯鄲,用重金收買誣陷過廉頗的趙王遷近臣郭開,讓郭開散佈流言蜚語,說李牧、司馬尚勾結秦軍,準備背叛趙國。昏聵的趙王遷一聽到這些謠言,不加調查證實,立即委派宗室趙蔥和顏聚前去取代李牧和司馬尚。最終,李牧被殺,而短短3個月後,趙王遷就成了秦的俘虜。所以,胡三省注《通鑑》時,將李牧的被害與趙國的滅亡聯絡在一起:“趙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殺之,以速其亡。”司馬遷在《史記·趙世家》中說趙王遷“其母倡也”,等於今天罵人婊子養的,溫文爾雅的太史公因趙王信讒殺李牧而遷怒其母,可見老先生是何等義憤。
——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引河水灌大梁,遂虜魏王嘉,滅魏。而根本原因仍在秦使用反間計,讓魏王先行罷免國之股肱信陵君,奪其兵權。
——公元前223年,楚亡,歷史原因直指秦相張儀的親自禍秦,所宗之法仍是李先生的套路。
——公元前221年,在沒有動用一兵一卒的抵抗下,齊王建降秦,“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的諷刺歌聲中,齊國永遠降下了國旗。導致和平解放的,是秦重賄齊國丞相後勝,又在邀請齊國賓客們入秦出國觀光學習中,重重饋贈他們,乃至使得齊國客皆成了秦的反間人員,集體勸齊王去從朝秦,不修攻戰之備,不助五國攻秦。終於造成最後秦兵入臨淄,而民莫敢格。?
在李斯的一手擘劃之下,秦國的虎狼之師所到之處,一個個諸侯國土崩瓦解,一個個末代君王,或虜或殺,一掃而盡。
大幕徐徐合攏,太陽從西方升起。
公元前221年,天下歸於一統。秦王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割據局面,建立了一個東到大海,南達嶺南,西至甘青高原,北至今內蒙古、遼東的空前的封建大一統國家。秦為歷時254年的戰國時代打上了最後一個句點。
那個擾嚷喧囂、相互征伐的嘈雜時代結束了。
那個策士鼓舌、說客蟻行的紛亂時代收場了。
那個旌旗蔽日、戟戈插天的永無寧日時代終於告別了。
山清河晏,海闊天空,好一派大秦風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正值不惑之年的嬴政,看著盡握己手的萬里江山,他該拍拍李斯的肩膀,然後充滿信賴又無限感激地說:老李,你辛苦了!
雙重人格(1)
事實上,嬴政沒有這樣說,他也絕對不會這樣說。為防止大家驕傲,他不準備開慶功會獎轎車,也不準備給誰披紅戴花。
他在戰後只說了一番話,算是對戰爭的全部回顧與總結。總結得極其簡單,言簡意賅,“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賴宗廟之靈,六王鹹伏其辜,天下大定。”我以渺小的身軀(謙虛中仍指明是我,而不是你們),興兵誅伐*,仰賴宗廟祖先(仰仗的是我們家祖先,而不是你們的先人)的威靈,六國國君全部稱臣認罪,天下於是才得到安定。
一個心雄萬夫又剛愎自用的領導,最大的特點是看不到下級的成績,會統統將一切成果據為己有。這樣也好,省得表揚來,表揚去,誰前誰後,孰重孰輕,最後再因不小心漏了哪個,搞得非常鬱悶的那位,一氣之下背起老孃上綿山。晉文公就辦過這等糗事。
嬴政顯然將一切的功勞都記在了自己名下。名號不更,無以稱頌我的功業,使它傳之後世。所以,他認為這不世之功的創立,必須透過一個名號確立下來,才有里程碑的紀念意義。叫什麼呢?USE?YOUR?HEAD;當然越大越好。古時有三皇,有五帝,乾脆集中起來使用,就叫皇帝,我是第一世,叫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