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茂:現實主義掌舵者(1)
吉田茂,1878年9月22日出生於東京府的一個武士家庭,其生父是自由民權派政黨“自由黨”的著名志士竹內綱,後過繼給橫濱的大富商、英國怡和洋行的買辦吉田健三做養子。一戰前的日本,外交界素有宮廷外交的風習。憑藉養父豐厚的財力,吉田茂躋身外交界,並順理成章地成為那個時代寥寥無幾的“開眼看世界”的東洋人中的一個。作為職業外交官,吉田曾常駐英國、義大利、瑞典、美國,並曾出任日本駐天津、奉天(今瀋陽)的總領事,有豐富的外交經驗,被公認為近、現代日本少有的具有“國際感覺”的政治家。
然而,從外交切入政治,吉田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二戰末期,因反對軍部的“暴走”,奔走和平,曾遭逮捕,因此戰後被視為“反軍英雄”。但客觀地看,吉田所反對的,並非是戰爭本身,而是在“軍國一致”的狂熱氛圍的煽動下,不惜與英美交惡的喪失理智的日本戰時外交路線。因為,他繼承的是從大久保利通到牧野神顯(其岳父)、原敬、幣原喜重郎等人的外交傳統,即把對美親善作為日本外交柱石的基本理念。
戰後,從1946年5月,吉田以六十八歲高齡首次組閣,到1954年12月,其間除了曾短暫存在過的片山哲、蘆田均內閣外,吉田五次組閣,其政權存在的時間,在日本憲政史上是僅次於桂太郎、佐藤榮作、伊藤博文的第四位長期政權(2616天)。吉田政權,誕生於戰後初期百廢待興的動盪年代,吉田本人“躬逢其盛”,親自參與並見證了一系列帶有根本性、方向性,對日本戰後復興道路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事件,諸如和平憲法的制定,對日媾和及日美安保條約的簽署等等。
作為外交官出身的政治家,吉田對戰後國際環境有清醒的認識,始終以高度的現實主義(而不是理想主義)的視角、技巧來應對和處理國內、國際矛盾。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佔領時期的每一位日本領導人,都必須謹小慎微地協調與盟國佔領軍當局(GHQ)的關係,但以吉田與麥克阿瑟元帥的合作最為密切,廣為後人稱道。麥帥為人孤傲、狷狂,在日本貴為“太上皇”,在盟軍最高司令部六年多的時間,總共才會見過包括天皇裕仁在內的十數名日本人。據說,只有吉田茂可以不用預約,隨時登門。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對吉田與麥帥的合作關係極其推崇,曾高度評價兩人對重建日本的巨大貢獻:“日本是在這兩人的特殊的合作下重建的。麥克阿瑟是法典的制定者,吉田則是執行者。前者丟擲提綱挈領式的法令,後者再把它們塑造成為適合日本需要的東西。”
起初,美國的對日佔領政策是日本的非軍事化和*化。但隨著東西方冷戰的升級,美國的佔領方針發生了重大轉向:從徹底的非軍事化,到有限武裝,從初期的有限容共,到徹底*,旨在使日本成為自由主義陣營的橋頭堡,遠東對抗共產主義的最後一道防線。這種“首鼠兩端”的轉向,一方面使日本逃過一劫,另一方面也埋下了日本從戰爭歷史反省,到戰後處理“不徹底”的種子,構成了日後與中、韓等國家在歷史問題上“結樑子”的遠因。
處於夾縫中的吉田,作為日本政治的掌舵者,以高度的現實主義判斷和實用主義精明,運籌斡旋,穿梭考量,讓美國人見識了什麼是“好的戰敗者”。當時,包括美國在內,盟國對日佔領持續多長時間還很曖昧,日本人擔心會持續十年、二十年,甚至永久性佔領也未可知。最終只用了六年零八個月的時間,日本便恢復了“獨立”,不能不說相當大的程度上得益於吉田卓越的政治智慧。
吉田茂:現實主義掌舵者(2)
外交官出身、經驗豐富的吉田深諳如何在關鍵時刻運用幽默的力量化險為夷。1946年日本遭遇糧食危機,農林省宣佈急需進口450噸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