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經濟結構房地產依然是支柱產業,在一段時間內這一點是很難改變,因為房子不僅僅是房子本身,它帶動了上下游的產業或行業太多。 比如冶金、有色、建材、運輸、建築、設計院、服務業、電力、水利、道路交通、家電行業,還有勞動力就業,還有金融業等等。 眼下又是面臨的經濟下行壓力期,一方面產業升級還沒有完成,另一方面樓市低迷就導致很多行業也跟著不振,進而還會影響到很多人的就業。 房地產其實不能倒,只是不能炒。 放在任何一個國家,地產行業都是不能倒的。 只不過內地的地產行業承受了被加碼太多本不該承受的作用,以至於房子最根本居住屬性反而逐漸被邊緣化,造成這樣的原因還是這條路子太順、太容易。 地一賣,房一蓋,錢就來,GDP也蹭蹭的飆漲,見效賊快,立竿見影。 這比搞高科技產業轉型升級順暢得多了,搞產業升級投入多,見效慢,風險大,不成要擔責,就算成了自己也落不得好,便宜後任者,也就沒幾個人願意幹了。 群星資本正在搞的產業升級,一個高科技專案動不動就是幾百上千億的天文數字,時間還動輒就是十年週期來算,可見一斑。 但產業轉型升級這條路必須得走,因為這是唯一的正解,產業轉型升級的成功與否,是決定了能不能跨過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 歐美那邊瘋狂打壓阻止你的產業升級之路,其實就是想把你推進中等收入陷阱,真掉進去了到時候可就危險了。 只有完成了產業轉型升級,取代樓市成為新的經濟核心支柱,房子居住的屬性才會迴歸,整個國民經濟結構才能完成華麗轉身並跨過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真正邁入發達國家行列。 …… 當天晚上,訊息面上傳出財富基金本次超額認購6萬億,一時之間引得資本市場為之轟動。 原來並不是大家沒錢,而是都把錢捂兜裡,不見兔子不撒鷹。 出現財富基金推出幾乎可以躺贏的理財產品之後,大家都爭先恐後的掏出家底來押注了。 很多地產行業的人看到這個事兒,表面上一副局外人吃瓜看戲,可內心深處著急的很吶。 明明有錢,結果不買房是吧? 錢都被財富基金給虹吸了,還都是潛在的購房群體在買這個理財產品,而且這個群體是買了財富基金的理財產品基本上就沒有能力再拿出錢來供一套房子了。 這能不著急嘛。 看似與之隔著一個行業,實際上是個二選一的問題。 不過話說回來,現在面對財富基金這個事兒而著急的地產行業的人,段位也不咋地,這行裡的真正的高階玩家現在都是氣定神閒,完全不慌。 自然,方鴻也很清楚財富基金的理財產品所形成的紅效應,並不會對樓市那邊造成擠出效應。 如果真的是這樣,財富基金是不可能被特別批文這麼快落地的。 那些買了理財產品的剛需戶家庭,他沒有買房子,但房子肯定是要買的,剛需戶之所以是需戶,沒有房子住哪裡?需求是不會因為他們買了財富基金的理財產品就直接消失了。 只要這邊的財富基金的理財產品沒有虧損,而是保持增值曲線的,地產行業那邊看明白的高階玩家們根本就不慌,也不擔心這些剛需群體會不買房。 因為花活兒多的是。 比如透過金融手段的操作實現未來收益前置化,這其實是很基本的金融操作手段。 你有買房剛需但手裡沒有錢,沒有關係,你不是手裡拿著財富基金的理財產品嘛,價值一百多萬,擱那躺著多浪費啊,每年收益預期15個百分點,十年後就是連本帶利400萬出頭,淨收益達到了300萬。 現在有一個身穿西裝革履人模狗樣的人跑到你家,他告訴你,可以把你這理財產品十年後300萬的未來收益權打包置換出來賣掉,作價200萬元,你馬上就有200萬的現金流了。 你不是要買房嘛?你不是買了財富基金的理財產品就沒錢買房了嘛?現在你有200萬的現金流了,即便是在一線城市的繁華地段都能把首付款搞定還能額外買輛車,在二線城市甚至都能全款買房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