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年第一期)選用了一個眼睛特別深沉的類似阿富汗少女的照片,穿特別暗的衣服,用白色為底,徹底與當時所有的時尚雜誌為敵。該期封面故事是傳媒大王默多克的婚姻,專題標題是《新理想主義》。第二期封面專題是《尋找刺激的女人》,洪晃嚮往的那種張揚、瘋狂的生活方式開始登場,這一期她專門自己動筆介紹她心中有文化的設計師斯塔克。第三期,王朔終於駁不了她的熱情約稿,登場說,“我早就想罵罵這些小狐狸精了”。洪晃發了一篇對他的採訪,王朔又寫一篇專文《女人是靠這樣練成的》。到第四期,思想家文學家紛紛登場,吳文光寫《我的朋友的生活事故》、皮力介紹繪畫,專題是《新集體主義》、洪晃約老詩人芒克,乾脆把詩發上了刊物。這一期的大片是崔宗利與另一個女模在史家衚衕洪晃自己家的院子裡拍的黑白片,很有文化蘊涵。最有味道的一張是屋裡,背景是章士釗留下的那櫃子二十四史,在視覺形象方面展現出洪晃非凡的感悟力。攝影界的一些朋友,比如曾璜就說,《I
Look世界都市》當時在時尚雜誌的視覺表現方面顯示出一種革命性,在視覺表現力方面展示了革命的前衛性。
2000年《I
Look世界都市》從雙月刊改為月刊。第一期的大片還是視覺的革命性,主角仍然是崔宗利與呂燕,場景從四合院轉到航空博物館。讓時裝與飛機發生關係,這也是洪晃審美趣味中那種飛揚的東西。但在文字表現方面,明顯難以與視覺形象配套——聰明女人當然應該是有文化素質的,那就是劉索拉與朱哲琴,但她們的文化優越性後面的時尚呢?然後,第三期是文化的張藝謀作主菜,張藝謀與時尚雜誌的關係,看來只能讓他談女人觀,而大導演一旦談女人,實際又消解了他的文化力量——辦給女人看的雜誌讓他來談女人,這不反而走向庸俗了嗎?第四期接著練——姜文談“明白飲食、糊塗男女”。這時候,洪晃感覺到問題了:聰明女人的偶像或者代表人物到底有多少呢?配合他們到底應該倡導什麼樣的時尚觀呢?
這一期,洪晃自己在刊物上發表了《時尚的包袱》一文。文章開頭說,“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開始感到時尚是一個包袱。永遠的雞尾酒會和派對,無休止的穿著打扮,化了妝再卸妝,再化再卸。我們都是為了不落伍,別人不會在我們轉身的瞬間說,‘她不如誰誰誰’。
我們盲目地在趕時尚的集市,好像我們靠這個市場來確定我們的自我價值“。這篇文章全面地批判那種時尚——”我們經常騙自己,說我們打扮是為了自己,其實不太現實,因為幾乎所有好看的東西都不太舒服“。”我知道我的身體與面孔不理想,卻非要不擇手段地否認這個事實。我們最不能接受的是自己外表上的缺陷,這是不是很成問題“?她挖苦減肥膏,說是在腹部捂出了痱子,批判時尚的攀比,認為生活本身比時尚美得多。這是一篇寫得極好的文章,但它發表後,洪晃自己馬上陷入了迷惘:你不是要做一本時尚雜誌嗎?你要你的讀者都不要時尚,都去當思想家、藝術家、企業家?
我已經過時了
小雪——I
Look的現任主編滿面春風地飄進來,“晃,這是送給你的”,她把一個黑色的、有GUCCI字樣的、很大的紙袋放在我的辦公桌上。“我在巴黎買的,好歹你也是一本時尚刊物的出版人,咱注意點形象,行不?”
我九歲以後沒人這麼說過我,要是別人包括我父母,我早就反擊了。可是看著雪姑娘笑眯眯的臉和桌子上昂貴的“物資鼓勵”,我只好乖乖地說:“是是是,我注意點,注意點。”她永遠是這樣,扇你大嘴巴的同時還給你一塊蛋糕吃,叫你一點脾氣都沒有,怪不得點點見到她第一眼就說:“這姑娘真是冰雪聰明。”
我必須承認,I 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