僱工,這個後世看來最正常不過的舉止,在不久的將來會掀起滔天巨浪,但經濟建設勢不可擋,於是在上頭保守改革兩派的角力期間,出現了一個過渡標準,&ldo;七上八下&rdo;。
根據《資本論》,八人以下不算是僱工,算是幫手。
姜寧的上輩子,曾經聽過閨蜜的老父親遙想當年,就是賣紅聯起家那個,他說有段時期風聲特別緊,他恰好有幾個夥伴受不了高額利潤誘惑的,只是這幾個過界的人,卻基本成了典型填炮灰了。
老農民出身的他,一直十分謹慎,曾經被嘲笑過膽小,但事實證明,他才是正確的。
這一點,姜寧深以為然,她只是想乘著改革浪潮,給打好經濟基礎,讓小日子更加滋潤而已,如果為了錢冒大風險,那就本末倒置了。
以安穩為頭等要務,這行動方針肯定不能變的。只不過,若事業到了一定規模,還面對著求大於供的市場,僱工卻不能超過七人,這還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然而想要解決,卻不是沒有法子的。
找一個國營廠子掛靠即可。
給一些好處,將自家攤子掛在有關聯的國營單位名下,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可這掛靠也不是說掛就掛,說靠就靠的,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人脈,要不你捧著錢,也沒地兒找關係去。
服裝行業的人脈,姜寧恰好有。
二哥姜紅兵的單位是林縣紡織廠,要知道這林縣紡織廠,它不是單打獨鬥的,它在楊市有一個上級單位紡織總廠。
紡織總廠在本省好些縣市都有下級單位,作為一個採購員,姜紅兵出差到處跑,外面的人都認識很多,更甭提自己廠子這條線的。
在老家的時候,姜寧就與二哥討論過這個問題,二哥很支援她,並給了她不少人名地址,還掛過電話打了招呼,讓她到了楊市有關係可用。
天時地利人和,姜寧當然是往這方向走的。
主意早已經定下了,只不過路要一步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眼下扯辦廠掛靠太遠了,還是實際點先找個門店,推開了攤子再說吧。
姜寧現在有點空閒,打算先逛逛鬧市區,看是否有合適的門店轉讓。
說做就做,她在自由市場觀察片刻,找了一個老大娘,詢問對方附近鬧市區。
&ldo;哎呀,小姑娘,你可算問對人了,我家在楊市住了幾輩子人,這地兒我最熟悉。&rdo;
大娘很健談,絮叨一番,手一指,&ldo;小姑娘,你從這邊過去一直走,到了河邊往左拐,沿著河堤走兩里路上下,馬路對面你能看見一個牌樓,上面寫了三個字,西河坊。&rdo;
&ldo;西河坊一百多年前就有了,啥鋪子都有很熱鬧,從前咱這片的的人,買啥都愛往那邊去。&rdo;
大娘大力推薦,&ldo;現在那地兒國營鋪子不少,裁縫鋪也有一溜兒,很多人出入的,去年起吃食小攤也擺了很多,小姑娘想逛街往那地兒去,沒錯。&rdo;
&ldo;太謝謝您了,大娘。&rdo;說得那麼詳細,姜寧真的很感激。
&ldo;沒事,不就是說幾句話嘛?&rdo;大娘不以為然揮揮手。
兩人又說了幾句,就分開了,大娘繼續買菜,姜寧則直奔西河坊。
西河坊,作為一個繁華了一二百年商業坊市,它規劃頗為完善,坊間兩層青磚黛瓦老房子十分整齊,街面平整,兩邊一水兒門臉兒房,五六條筆直的長長街道組成一個大坊市。
就算計劃經濟大行其道多年,它依舊是這一片最繁華的地方。
姜寧沿著大娘指路,遠遠就看見了古老而巍峨的牌樓,這地兒確實很繁華,國營飯店豆腐坊油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