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火器工匠的創意來自蒺藜刺,蒺藜刺是對付敵軍騎兵的一種有效手段,長長的尖刺刺入馬蹄,使戰馬劇痛而失去奔跑能力,而震天雷可以輕易炸燬巢車,但巢車在行進時是全封閉,只有當天橋放下架上城頭時,巢車才會露出大口子,但那時往往已為時已晚。
所以,只要震天雷能附在巢車上爆炸,就能給巢車造成重創,這已是所有火器匠的共識,但怎麼樣讓震天雷能附在巢車上爆炸,便成了研製破巢專用震天雷的關鍵。
這名姓孔的火器匠便設計了一種蒺藜震天雷,將蒺藜刺裝在震天雷的外殼上,用火發射出去,五十步內,蒺藜震天雷便可以擊中巢車,同時幾寸長的蒺藜刺釘在巢車外面的巨木上,震天雷便能緊貼在巢車上爆炸了。
這個方案簡單易行且可靠,得到了軍方的認可,姓孔的火器匠也由此贏得了五百兩銀子的賞賜,同時職升一級,成為火器局的一級火器匠。
李延慶一聲令下,數百名民兵從城下扛上來上百箱蒺藜震天雷,震天雷現在都放在木箱內,一隻木箱放兩隻震天雷,木箱外再包一層隔火油布,這樣震天雷就算放在城頭,也不怕敵軍火攻。
十三部巢車距離城牆越來越近,每輛巢車由兩百名士兵推動以及十頭牛拉拽,健牛蒙上了雙眼並刺聾了雙耳,不受外面戰火影響。
宋軍的震天雷不斷在巢車周圍爆炸,一顆震天滾進巢車下端,轟然爆炸了,兩隻巨輪被炸飛,巢車向側面翻倒,二十頭被衝擊波和鐵片波及,全部被炸死,兩百名士兵也被死傷近半。
這時另外兩部也被震天雷擊中炸燬,但還是有十部巢車進入五十步內,靠近了護城河,護城河上已經搭上木板,巢車的健牛已被牽走,改由士兵從後面推動,使巢車開始一點點接近護城河。
城頭上的四十架火開始改換蒺藜震天雷,火就是巨弩,長約一丈三尺,寬四尺,在宋朝以前叫做石,用來發射巨石,宋朝大規模出現火器後,石便改名為火,成為發射霹靂雷的有力武器,現在霹靂雷升級為震天雷,但火卻沒有改變。
三名士兵推動絞盤上弦,在發射槽上裝上蒺藜震天雷,一名士兵點燃了火繩,待火繩燃燒到紅線時,一名敲下懸刀,只聽‘嘭!’的一聲,蒺藜震天雷被彈射而出,強勁射向五十步外的巢車,震天雷準確地砸在巢車上,藉助強大的衝擊力,一排三根尖銳的蒺藜刺釘進了木頭,城頭士兵紛紛捂住耳朵蹲下。
只聽一聲驚天動地的爆炸,碎屑四濺,濃煙瀰漫,夾雜著淒厲的慘叫,待爆炸漸漸消去,士兵們慢慢抬起頭,只見五十步外的巢車只剩下半截,四周地上到處是碎木和殘缺不全的屍體,士兵們頓時一躍跳起,高聲歡呼起來。
蒺藜震天雷確實非常實用有效,其他九部巢車也同樣遭到了重創,或被炸燬,或被掀翻,沒有一部巢車能渡過護城河。
沒有了巢車,完顏婁室再次投入三萬士兵,下令不計一切代價攻城,戰場上的金兵已達七萬人,一千四百多架攻城梯全部投入了戰鬥,李延慶也下令新北軍所有士兵參戰,北城頭上先後參戰士兵達到三萬人,震天雷、鐵火雷、飛火雷輪番使用。
雙方殺紅了眼,戰場上硝煙瀰漫,血流成河,兩方傷亡皆十分慘重,城上城下堆滿了屍體,渤海軍兩萬金兵已全軍陣亡,依然有源源不斷的女真人、契丹人奮勇攻城,而城頭上宋軍更是拼死抵抗,禁軍陣亡廂軍頂上,廂軍陣亡由後備民兵再頂上,金兵前後七次攻上城頭,又七次被宋軍殺下去。
這一戰從清晨激戰到黃昏,雙方殺得天昏地暗,死傷巨大,但東京城牆依舊矗立,始終沒有被金兵攻下。
暮色降臨時,金兵的退兵鐘聲終於敲響了,筋疲力盡的金兵終於得以後撤,他們如潮水般的撤下了,丟下了滿地的屍體,第二次東京保衛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