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慶知道吳階歷史上經略川陝,將川陝治理得井井有條,讓他出任京兆知府,肯定勝任,李延慶又勸他,吳階只是搖頭不肯,最後吳階道:“卑職有自知之明,若出任知府,會誤了都統大事,不如卑職推薦一人,都統可以考慮一下。”
李延慶見他堅決不肯答應,也不好再勉強,便笑道:“不知吳將軍推薦何人?”
“卑職推薦成都府轉運判官趙開,去年他運送錢糧支援西北三路,卑職和他接觸過,此人思路清晰,見解高明,連種帥誇讚他極善理財,是個極為難得的人才,如果他能入陝西為官,必然能成為都統的左膀右臂。”
李延慶到聽說過趙開此人,在四川推行鹽茶新政,雖然極大改善官府收入,但他卻屢屢得罪權貴而被貶黜,李延慶便問道:“他現在還在成都府?”
吳階搖搖頭,“他年初已被免職,現在漢中出任西縣縣尉,心情十分苦悶。”
李延慶點點頭,漢中也屬於陝西路管轄,這到很好辦,把他調到京兆就是了,如果處理難民事務得力,便可重用,他當即令人攜帶金字急腳令趕赴漢中,火速將趙開調來京兆。
吳階告辭而去,李延慶隨即給天子趙構寫信,建議調張浚為河東防禦使,主持收復河東,由吳階出任陝北防禦使,建議任命劉為和熙河路安撫使,恢復熙河路的民生以及防禦,建議調紹興知府李光為京兆知府。
李延慶在太原時,李光曾出任太原通判,才能卓著,尤其擅長協調和處理棘手的民亂,給李延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既然吳階不肯出任京兆知府,李延慶便決定提名李光來接任京兆知府一職。
。。。。。。。。。
三天後,趙開從漢中前來京兆府報到,李延慶隨即任命他為經略府幕僚,全權負責西夏宋奴的安置事宜。
這次李延慶從西夏帶回來三十四萬餘被北擄的宋奴,包括礦奴和他們家眷二十三萬人,以及靈州城宋奴四萬人和西平府各部落的宋奴七萬餘人,為暫時安置他們,李延慶在京兆北面的高陵縣設立三座大營,動用帳篷八萬頂,用來安置三十餘萬南歸故民。
這天上午,李延慶在數百名親兵的護衛下來到了高陵縣第一營,這裡是南歸宋民最大的一座臨時安置營,住了十五萬人口,四萬頂帳篷一眼望不見邊際,五千軍隊負責維持秩序,另外又從京兆府學抽調一千名學生協助官府登記造冊。
李延慶來到大營門前,只見大營門前擺了幾大排長桌,數十名官員和學生正在忙碌登記,外面幾支隊伍都至少排出了三里長。
李延慶眉頭微微一皺,按理這種登記應該早就結束了,怎麼現在還在搞?他心中略略有些不滿。
李延慶擺擺手,不讓士兵驚動登記官員,他獨自走了過去,站在一張桌子背後觀察情況。
“老丈是哪個縣的人?”坐在桌前登記之人似乎是一名學生,他不認識身後的李延慶,依舊全神貫注地詢問隊伍前面一個老人。
“後生,我是綏德縣人,政和二年被擄去西夏當了鹽奴。”
“那老丈是準備回鄉,還是由官府安置?”
老人嘆口氣,“家鄉已經沒有親人,我和兒子都被帶回來,不想回家鄉,那就由官府安置吧!留在同州和耀州都可以。”
“老丈家裡現在有幾口人?有沒有分家的打算?”
“我家裡有老伴、兒子、兒媳和一個孫子,一共五口人,目前沒有分家的打算。”
“想加入哪個互助保團?有沒有想法。”
“沒有,只要給我們一塊土地種田餬口就行。”
“老丈,耀州目前有三百三十個互助保團,要不我給你加入第八十一互助保團,你回去收拾好東西,很快會有士兵來領你過去。”
“多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