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要素從成立自治政府之時就開始做,軍隊的(職業、現代、正規)三化建設、國家的現代工業化、教育的全民基礎化,過去十幾年的努力成果已經在中日戰爭中顯現出來,為了更為宏遠的目標,就必須在這三個方面做更為紮實的工作,炎黃脊樑計劃便應運而生。
私下之時,張宇甚至和大哥暢想,有強大的共和國參加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定是一場空前的戰爭。共和國的軍隊將在泰山計劃、炎黃脊樑計劃之後,做到具備空地一體的聯合作戰能力、二十四小時參與亞洲之內任何戰役能力、三位一體核打擊戰略威懾能力,在戰爭中,陸軍將在機械化、輕型化、快速化、聯合化做到更強,高度整合現代化兵種的重灌集團軍、快速反應機動能力強大的戰略反應軍、作戰能力強大戰術機動效能強的空中突擊軍,也就是說將來參加二戰的共和國陸軍,將是一支全面現代化和資訊化的職業軍隊,作戰能力不再單一限制於陸地,而是多維化。
空軍將一直貫徹武器“高低”搭配、作戰能力全能化的原則,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定是世界各國空軍力量展示的超級大舞臺,而共和國的空軍,由遠到近、由低到高、由小到大,在不同的用途和使用需求上,都有最強的部隊和戰機,核心就是做到“噴氣化”和“數字資訊化”。
海軍最大的目標就是真正走向藍水,水下的潛艇、水面的戰艦、天上的戰機,細分下來就是水面下的戰略核潛艇、核動力攻擊潛艇、AIP常規潛艇,水面上的航空母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兩棲攻擊艦(登陸艦)、補給艦、醫療船等等,空中的轟炸機、戰鬥機、戰鬥轟炸機、反潛巡邏機、預警機等等,同樣要實現“數字資訊化”,同時還有空軍的噴氣化和陸軍的多維化。
因此,炎黃脊樑計劃更多的定義為國防工程,該定義是完全沒有錯誤的。空軍要進入超視距作戰,陸軍要進入多維化作戰,海軍要走向藍水……這些無一例外都需要共和國從現在的電氣工業時代走進並在資訊工業時代佔據一定高度,用資訊化、智慧化、協同化的共和國現代化軍隊,參與進世界主要國家還是機械化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泰山計劃不夠,張宇就把“炎黃脊樑計劃”拉了出來。
張宇正和諸多專家一同協商的時候,這次會議本身就是一次高機密會議,參加會議的沒有書記員、沒有會議記錄、更沒有端茶送水之類的工作人員,核心人物們聚聚一堂的會議室周圍十五米範圍內是沒人的,十五米之外遍佈元首衛隊的精銳戰士,這些從總參謀部特種部隊裡挑選出來的強人,護衛著人民大會堂二號會議室周圍的安全,連張宇的專職秘書都在遠遠的地方守候著,和他一起的還有國務院總理的秘書,能進去參加會議的要麼是共和國各個領域的強人,要麼是中央部級幹部、軍級幹部,總參謀部部長的請示送達到了張宇專職秘書手上,但他現在卻沒辦法進入會議室,不過有一種情況可以例外。
“紅標頭檔案,二星級別!”
負責臨時客串守衛指揮任務的是林學文,他是總參部特種部隊司令,總參特種部隊沒有被調去參加臺海戰事,他之所以臨時客串指揮,是因為一會兒會議結束之後,林學文和張宇之間有一個簡短的私人會議,所以元首衛隊司令就把這個重任交給林學文少將客串了,張宇是表示了同意的。
“你可以進去!”
林學文仔細看了張宇專職秘書丁章誠的紅標頭檔案,能把這種會議能被中斷的只有代表緊急的紅色檔案,雖然只是兩顆星級別,但有了紅色的包裝,足以讓丁章誠進入會議室把檔案遞給張宇了。
“好,大家積極性很不錯嘛,討論再延遲二十分鐘!”
張宇正和共和國的中央氣象局首席專家謝福嵩討論未來用氣象衛星從高空探測,進而預測天氣變化的可能性。其他人也在激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