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發兵救援他皇甫岑,他也曾反對趙忠如此行事的。這些,皇甫岑也是知曉的。所以張讓很清楚,只要自己能夠落入皇甫岑的手中,還是有活命的機會。當然落入面前這些士人手中,就另當別論了!
閔貢遙遙望了望,大河北岸一溜溜火炬,一時不知所措,只好向鄭泰問道:“鄭尚書,北岸突來近千數兵卒,意圖不明。如今之計,怎麼辦?”
鄭泰大略觀望一下局勢,嘆聲道:“小平津為洛陽門戶所在,不能輕棄。你先把他們帶回,我率兵卒扼守小平津,擋住來兵。”
“諾!”
閔貢低頭答道。
說話間,鄭泰又瞧見原本準備自殺的張讓,此刻卻在左右打量形勢,大喝道:“張讓。適才所言,未過片刻,便拋到腦後?你還欲心懷饒幸,妄圖扭轉天道麼?”
張讓伸手將天子劉辨拉到懷中,反駁道:“洛陽內亂,我曹之輩,死傷千餘。今日將死之前,鄭尚書可否與我論論,宮中千數人,又有幾人有罪,該不該被袁氏盡數斬殺?”張讓將天子劉辨拉到身邊,這是試圖以天子之尊,脅迫鄭泰。如若鄭泰不顧天子劉辨安全,強行斬殺張讓,必將遭受朝廷諸公諷議,言鄭泰貪求大功,卻罔顧天子安危。
張讓不言自殺,卻欲與鄭泰議論袁紹該不該誅盡宦官,這是試圖延緩時間,等待變數。
張讓初始言自殺,那是因為走投無路。
張讓此時,就好比溺水之人;大河北岸的皇甫岑援兵,卻似水中稻草。落難之人,皆知水中稻草難救溺水之人,但是一朝落水,他們仍然會奮力抓住稻草,尋求萬中無一的機會,希冀奇蹟降臨。
鄭泰精通人心,張讓話一出口,他便猜到張讓心思。但是鄭泰素來敬重天子,倡導君臣之禮,張讓若是鐵心脅迫天子劉辨威脅他,鄭泰卻是難以應對。
看到鄭泰猶豫,閔貢突然跨步上前,砍殺張讓附近一名宦官,語氣森然:“張讓,你以為我不敢殺你否?”比起朝中諸公,閔貢官職低微。今日救助天子於危難,便是閔貢發家之路,而且鄭泰又言令他送天子劉辨回宮,可以說今日之饒幸,便能留名青史,以護駕之功,封侯賜爵,救助天子於危難之間的美名,就在眼前,閔貢怎能容忍張讓再起風波,耽擱自己大好前途?
閔貢提刀逼迫張讓時,鄭泰將頭扭向右側。
有些事,他不會去做,但這不意味著他不許別人去做。
鄭泰也不是那迂腐之人。
所謂“君子不近庖廚,不願見己不樂之事也!”,便是鄭泰此時心態。
閔貢提刀殺人後,張讓面朝鄭泰,不語。
見張讓不語,閔貢又連殺幾人,一步步逼向張讓,煞氣沖霄。凡是擋在張讓身前的人,皆被閔貢一一誅殺。
張讓雖拿天子劉辨威脅眾人,但是心中卻不願害靈帝親子。見鄭泰扭過臉,對此視而不見,而閔貢又毫不顧忌天子尊禮,張讓頹然長嘆一聲,“也罷,老奴就隨先帝去也!”說完,推開天子劉辨,回身跳向黃河。
閔貢搶身上前便要奪天子劉辨,而諸宦早已被閔貢這般殺人不眨眼的手段嚇壞,眼下又死了張讓他們談何敢阻止閔貢行為。
但已經瞧見皇甫岑大軍的段珪怎可坐視不理,眼見皇甫岑大軍就要到來,只要等上一刻,只要等上一刻。可眼前閔貢不顧君臣之禮,竟然逾越如此。段珪也狠下心來,總之要在自己手裡少了天子,必定是死路一條莫不如同眼前的閔貢魚死網破,隨即一手攔過天子,拔劍大聲喝道:“豎子,爾敢!”
方才張讓一死,無天子劉辨這個人質,閔貢行事才不加顧忌。
但是……
閔貢萬萬沒有想到,張讓身死,段珪竟然還想臨死反撲!
他試探的向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