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明不是官場中人,也不參與政治,司馬南也就放下面具,自嘲道:“習慣嘍,有時候我都分不清檯上臺下”。
“對對,人生如戲,全靠演技。不是我說,如果領導們去當演員,肯定是影帝級別的。”
這調侃話怎麼聽,都怎麼彆扭,但司馬南感同深受。演員只是在臺上演,他們可是臺上臺下一起演,很多時候回到家還得演,表演已經成為了一種本能。
當然,李家明也僅是調侃一句,沒再繼續扯這話題,跟這些官員打交道,一兩句真話是玩笑,說多了可就是諷刺。
“南兄,還有一件事,你得幫我探探領導們的口風。”
又是一件為難事,肯定不是去老領導那探聽,而是想讓老領導去他老領導那打聽。自己的事都還沒張嘴,這小子倒是一件事接著一件。
“說來聽聽,我不敢打包票的。”
多慮了,李家明只是想打聽一下,中央什麼時候會給金融業開口子。iphone上市後,勢必產生大量的現金流,還有利方的現金流,都得找一個投資渠道,而且他的產業也得金融化。依靠國有銀行,那是把命根子往人家手上交,智者不為;交與外資銀行,他又不想便宜外人。
如果國內遲遲不給金融業鬆綁,李家明的資金只能滯留在海外,放到金融市場裡去增值、保值。
司馬南的臉色古怪起來,瞟了眼緊閉的實木門,小聲道:“家明,跟哥哥說實話,你真想金融化?”
逢人只講三分話,何況對方是官員,李家明也小聲道:“南哥,實不相瞞,研究院的專案竣工後,我們公司的利潤必須找一個合適的投資渠道。傳統產業我不懂,房地產業又不想搞,想來想去只有做金融了。”
等於沒說,司馬南猶豫道:“你們公司不是有股東是做金融的嗎?”
“南哥,你覺得他們靠得住?”
趙家人是靠不住的,司馬南輕輕點頭,小聲道:“我有個建議,但不知妥不妥當,一切都得你自己拿主意。”
“你說”。
司馬南的建議出乎李家明的意料,而且讓他腦袋暈暈乎乎,自己本想來摟把草,居然還能碰上只瞎眼的兔子?
國內的銀行,除了那幾大國有銀行外,還有一個銀行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那就是各省自己的農村信用合作社。這家號稱由社員入股組成、實行民主管理、主要為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其實從始至終都是官辦,而且所有人一再變遷。開始是央行,後來又成了農行,再後來又歸了央行,目前屬於各省各級政府。
以前金融沒有改革前,四大國有銀行都是地方政府的提款機,造成了大量呆死壞賬,最後還是靠中央政府剝離那些壞賬,再強力推動改革才實行商業化;現在農村信用合作社歸了各省的各級政府,它的狀況可想而知。
“別的地方我不清楚,京城的信用社已經資不抵債,虧空三百多億。市府正為這事頭疼,如果你能接手,估計市府會巴不得。”
“什麼?才三百多億,市府就頭疼?”
什麼叫三百多億?司馬南哭笑不得,小聲解釋道:“你不能信報紙上的東西,號稱3000億的收入,能有個2000億就不錯了。刨掉那些必要開支,市府一年能有多少錢?更要命的是,信用社在各級政府手裡,後官不管前官事,大家都可勁貸款做政績,造成的虧空最後怎麼辦?還不是落在市府腦袋上?
正好,老黃跟常務關係不錯,明天你去市委找他。有他引見,你跟蘇市長就好談了。”
這倒也是,以前老家的縣信用社就是縣委、縣政府的提款機,號稱編外財政局。修隧道最困難的那兩年,信用社也沒錢了,只好由政府拿財政收入作擔保,去鄰縣信用社借錢發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