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個炮團,裝備繳獲的較大型火炮9門(所謂較大型不過是輕型榴彈炮,就是大家平時所稱呼的山炮),各型迫擊炮32門,加上其餘分散在各個主力部隊的幾十門迫擊炮,總共火炮不足一百,炮彈僅數千,每次戰鬥如果要動用火炮,那得經過彭老總或左將軍的批准,窘迫極了。
中原地區2o多萬部隊不足一百門小型火炮,幸好還有一些繳獲的擲彈筒,彌補了一些不足,但擲彈筒彈也極缺乏,戰鬥中遠遠比不上日軍火力,仗打得非常艱苦。
太行山區及延安附近有零星鐵礦,因技術和裝置問題,根據地只能生產鐵,而生產不出高質量的鋼材,從波蘭運回的生產線在用完了先期採購回來的原材料之後,9月初已處於半停工的狀態,槍支生產量急劇下滑。好訊息是從9月下旬開始,百團大戰的戰利品…鐵路上的鋼軌開始大量進入安塞鋼鐵廠及山西境內的黃崖洞兵工廠,武器生產才重新好轉。好轉歸好轉,但遠遠達不到軍隊的需要,靠拆鐵軌又能為續多久呢?拆十公里鐵軌也才只有千噸鋼材,哪裡夠用呢?況且鬼子哪裡能老老實實讓你拆鋼軌,那都是人命換的。
在八路軍軍工生產體系內,因原材料奇缺,新式裝備技術力量不足,所以最優先生產的的武器是槍支,一則生產槍支的技術力量雄厚,二則只有槍支才能迅的提高軍隊戰鬥力,沒有槍支就不能擴大軍隊規模,總不能讓新戰士再扛著梭鏢扎槍去拼鬼子的子彈。
火箭筒在7月份的時候6續進入太行山的八路軍主力部隊手中,至1o月初,八路軍已接收2oo多具。與此同時,安塞鋼廠派出了技術隊伍進入黃崖洞兵工廠,開始幫助那裡的同志生產這種新型火炮,至1o月初業已生產5o餘具,火箭彈1ooo餘,生產度提升不快的原因還是原料問題,尤其是射藥問題,由於很難弄到正規化工廠生產的化學原料,抗日根據地的軍民只能土法上馬,自己製作炸藥及射藥,質量上不穩定。
安塞鋼廠的同志急迫的盼望馬遷安的到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射藥的配比問題,原料粗劣,射藥質量不過關,已經在實際使用中出了事故,炸膛了好幾次。
但即使是火箭筒質量還不穩定,這些已經下到戰士們手中的武器依然得到戰士們推崇,在百團大戰中揮了巨大作用,兩個月來累計摧毀了上千座堅固的炮樓和地堡,凡是有火箭筒參與的拔據點戰鬥,攻擊部隊的傷亡就低,而凡是沒有火箭筒參與的戰鬥,傷亡都頗大。
各個戰場資料匯總到八路軍總部後,彭總開始覺察到此種情況,不久前下達了新的指示,命令兵工廠將生產火箭筒及彈藥提到一個新高度上來,其餘武器生產適當延後讓路。
馬遷安在出前,偷偷地找過楊靖宇彙報了他與伊萬的談話過程,對於與伊萬達成的口頭協議,馬遷安不想瞞,他本能的相信楊靖宇。
楊靖宇沉思過後表揚了馬遷安,認為馬遷安給伊萬提出的建議具有很高的操作性,但也指明瞭,最終審批權在於史大嶺,不知道這個最高權力人如何看待引進勞工的事情,由於對此事懷有希望,最後弄得楊靖宇也有些患得患失起來。如果能成,那麼抗聯的隊伍幾乎是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擴大,從這些勞工裡拿到一成,好幾萬人呢,不由得他不動心。
在一個相對和平的環境裡擴充兵員要簡單的多,想一想都令人激動。不過對伊萬開出的條件,錢,這個問題,楊靖宇皺起眉頭左思右想不得要領,即使只是3萬勞工送給抗聯,蘇方墊付的資金也達到每年3oo萬美元,這些錢足可以武裝3個輕型山地師。換算成黃金,將近1o萬兩,哪裡搞到這麼多錢?
要運送的物資都已裝上飛機,再過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起飛,送行的人員在飛機附近將魏拯民馬遷安等團團圍住,祝福聲開玩笑聲此起彼伏,還有的人撈不到去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