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恕
清明時節,家家祭祖上墳,以悼亡靈。村前村後的山坡土崗上,爆竹聲聲,輕煙嫋嫋。微雨輕風,給祭祖的人們帶來了一分清愁九分敬肅。如若不是新喪,上墳的人們來到了祖先的墳前,都如同貫似性一般的走親串戚,臉上帶著一絲微笑,下跪叩頭時,自是一臉的恭恭敬敬。有別的是,大人們沒有小娃兒們那一臉的純粹的快樂,卻帶有一絲失落和迷惘,那是對親人們還難卻去的思念。清明時節慰亡靈,也安慰著在生的人各自的思念之情。
春山哥帶著七歲的兒子和三歲的女兒來祭父親的墳,擺上供品,鳴放爆竹,焚香燒錢,跪叩祈祝罷,便帶著兩個孩子往另一座小山來。這兒埋著一位與他不同姓的人。他只喚他為哥哥,儘管墳中人與春山的父親年齡相仿。春山哥也在此燒了些紙錢,但沒有放爆竹。因為爆竹的響聲是給在生者聽的,而紙錢是給死去的人用的。他叫一對兒女在這墳前跪下行禮,自己只站在墳前默哀。父子三人祭畢兩處墳塋,春山哥如往年一樣,懷著複雜的心情拖著猶疑步子,攜著一對兒女,走下了山。
回到家中,娘接過春山手中擱放祭墳裝用酒菜的藤藍問道:“都供了?”春山點頭“嗯”了一聲。娘問:“墳上長了很多草罷?”春山道:“你是問爹墳上還是怡子哥墳上?”春山娘沉默片時道:“我說的是你爹呢。”春山道:“爹墳上我早就除了新長起來的草,加了些土。怡子哥的墳上也搞過一次了。”娘輕輕點點頭,默不作聲,看著走出做事的兒子的背影,輕輕嘆了口氣,在心中道:“兒子已步入了中年,孫兒卻也大了。叫我們如何不老。他爹去了,怡子去了。到明兒我也要去陪他們去了。”她望著屋外正要出門去作農活的兒子,心中總是難以平靜。心中的那個其實早已半公開的秘密哦,又一次在心中糾結著。
每到清明節,那遠去的悲痛,又回到了心中。那淡忘難堪的往事,又回到了腦海中。這一生一路走來,與她不可分割的三個人,讓她有留戀有尷尬有感動。這三人中已是三去兩,只剩下兒子——三十八歲的春山。丈夫李明林和兒子的遠親表哥怡子都相繼逝世了。清明節,斷人腸。往事依依,如夢如煙——
那年春山不滿週歲,當了七年兵丈夫明林從抗美援朝前線歸來,復員要回家了。信中說這月到家。春山娘此時急得不知所措。雖說明林和她結婚已有四年了,後去了前線一直未歸。可兒子春山才一歲不到。明林回來如何交待?雖說公婆還接受兒媳,當春山是親孫子。她一夜間,嘴上急起了泡。她不知自己該怎麼辦。想起當年的那件事兒,到如今她還心有餘悸。
春山娘坐在家中,透過門窗,遠眺對面的兩重山。這兩重山上分別埋著春山他爹和怡子。春山娘摸了一下花白的頭髮,獨自沉思——
就在對面的那山坡上,那天怡仔問她:“桃子姨,明叔回來了,春山怎麼辦?”她沒有吭聲,只是悶沉沉的。心愛的丈夫回來了,兒子怎能麼辦呢?明林回來了,會給她帶來吉事還是傷心事呢?她心中憂慮重重,不知如何才好。她一雙悽惶的眼睛象做錯事的小孩子一樣,躲閃過怡仔關切的眼神道:“春山送到細姑家中藏起來了。你也不要來找我了。我們不能錯一又錯二。”說完頭也不回地走了。怡子理解,他有什麼理由可以不聽之任之呢?他只在心中希望桃子平安,小春山平安,明林叔平安。希望他們一家幸福。只要他們一家好,就是叫明林叔打死他,也心甘情願。此時的他心中是這麼想的。他在心中默默禱告著上天的保佑。
明林的信是前天才到,想不到的是明林第三天就回來了。村子的人都來家中道賀,家中的老父母歡天喜地。桃子更是興奮得滿臉粉紅。丈夫在她結婚幾天後就回部隊去了,四年後才歸,這叫她如何不高興?可是,緊接著的就是巨大的擔心。正在她心慌意亂之際,忽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