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尚且可以希望衝入兩側的森林逃生。但他們眼下正處於rì耳曼人所挖出的戰壕的最低處!
為了和羅馬人對抗,也為了使自己的戰士有地方躲避羅馬人投shè的弩箭和石彈,萬尼烏斯所做的最後一道防禦設施,是一條橫貫整個陣線的,寬闊的戰壕。
這道戰壕在羅馬人的一邊是垂直的,足有一人深。而rì耳曼人這邊,則是一道長長的緩坡,一直延伸到和平地登高——這樣,當羅馬人下到壕溝裡和rì耳曼人作戰時,就要面臨仰攻rì耳曼人的處境。而這道戰壕的兩邊,則和羅馬人那邊一樣,是垂直的。
結果,到了現在這種情況,萬尼烏斯的戰壕所帶來的另一個好處就是,羅馬人無處可逃了。
為了求生,羅馬人鼓起勇氣,吶喊著向前衝鋒,放棄了挺劍攻擊,而是齊齊的放低身體,雙手撐盾前進,試圖在rì耳曼人的陣列裡殺出一條逃生之路。
但是,面對rì耳曼人的陣列,他們的行動註定徒勞無功。
面對羅馬人的強力推擠,rì耳曼爺們槍按照萬尼烏斯的交代,擺出了固守陣型——第一排的爺們槍戰士半跪在地上,將長槍架在腿上,讓槍柄抵住地面,用另一條腿壓住槍身;第二排戰士則側過身體擺開弓步,雙手端槍,槍身平舉,並用右臂和肋骨夾住槍身,讓自己的槍頭和第一排的槍頭保持平齊;第三排的戰士,則站直身體,雙手舉槍,jǐng惕的看著前方——當前方的長槍有頂不住的情況時,第三排的戰士就要迅的將長槍伸出,撐住羅馬人的盾牌。
儘管實際上羅馬人的人數佔優,但由於顯而易見的慌亂和混亂,後排計程車兵們無法有效的對前排計程車兵寄予支援,前排計程車兵就要憑藉自己的力氣對抗正面的三名,甚至六名rì耳曼人——這樣的努力,毫無疑問是不會取得任何成果的。
而在兩翼,羅馬人的衝擊同樣遭到了可恥的失敗。
在羅馬人的右翼,歐希西迪斯和他的戰士們憑藉沉重的巨斧,輕而易舉的守住了整條陣線,甚至重新將陣線推進到阿累夷人潰敗前的位置,即和整條陣線平齊。
這一舉動成功的將rì耳曼女兵們解放了出來,使她們迅的投入到搶救傷員的任務中去。而在重灌jīng銳斧兵帶領下,在鄧克德里人的監督下,阿累夷人也鼓起勇氣,不斷的用盾牌將衝得過進的羅馬人推擠回去,使歐西西迪斯和他的部下有足夠的距離揮。
有人掩護,又有充分的距離揮,重灌jīng銳斧兵們得以心無旁騖的舉斧,下劈,毫不客氣的將每一個膽敢靠近的羅馬士兵連人帶盾一齊砍開——結果,沒過多久,對於rì耳曼重斧的畏懼就勝過了對於背後大火的畏懼——在歐希西迪斯和他的戰士們所駐守的陣線上,由於羅馬人的遲疑停滯,反倒最先達成了停戰的狀態。
至於左翼,除了普羅塞提和他的戰士之外,萬尼烏斯和他的衛隊也投入了戰鬥。
伴隨著狂戰士們野獸般的咆哮,上下翻飛的釘棍毫不留情的掀起一片片的慘呼哀號,將羅馬人的盾牌連同他們的手臂一起撕成碎片,甚至將整個羅馬士兵也變成殘破的碎片。
更加使羅馬人膽寒的是,似乎對於灼燒有著特別的興趣,有幾個特別高大的敵人,往往喜歡將一個羅馬士兵自下而上的一擊打飛,讓對方呼號著跌落到後面的火海之中!
之後,當注意到自己周圍所有的羅馬人都開始驚恐的後退時,萬尼烏斯終於cāo著一口有著明顯rì耳曼腔的拉丁語大吼了起來:“降者不殺!”
聽到這一句,萬尼烏斯的衛兵們頓時也跟著吼了起來——雖然,他們仍舊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在這種關頭,這樣帶著毫不掩飾招降意味的話,對於絕境中的羅馬士兵而言,不啻於天籟之音。
後退是大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