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們所具有的權威。僅僅是發出“醫生”這個單詞的聲音—這是一個稱呼,而不是一個名字—就已把我們放到一個不公平的地位上去了。不管你患上何種疾病,都必須由醫生來決定。因為醫生擁有我們普通人所缺乏的那種診斷病症的經驗。但在所有推進醫療健康體制改革的努力之下,病人變成了消費者,而且據說這讓病人們處在一種相對有利的地位上。然而,病人和醫生之間力量的消長卻依然沒能動搖醫生的這種優勢地位。醫生的話再不靠譜,他們也能夠對我們的病情做出清晰的診斷。更何況他們還能夠治癒我們所患的病症。正由於病人們對醫生的這些預期,所以醫生們的權威更被無限放大。除此之外,我們特殊的身體狀況讓我們不得不處於弱勢的地位,這也就是我們要看醫生臉色的原因。毫不稀奇,醫生這種職業也患上了一種源於它自身的弊病,就是一種過分傲慢的“上帝綜合徵”(God syndrome)—他們自以為自己是上帝。
並不僅僅是因為醫生們擁有專業性較強的經驗,事實上,他們的“天賜”權威還有另外一個產生渠道,那就是源自病人們的盲目性:假如病人對於自身的狀況沒有如此“拿捏不定”的話,醫生的這種權威性效果就將大打折扣了。你可以反駁說,自從人們私底下上網“Google自己病情”的習慣開始之後—自我診斷已經得到了正面的激勵—對於我們身體系統的運轉情況,我們知道的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不僅如此,我們還已經習慣在到達候診室之前瞭解自己的病情,並在看診時自己知道的和醫生知道的一樣多。的確沒錯,我們對於自己病情的瞭解已經多到了讓我們自己變成了所謂的“專家型病人”(expert patient)了。為了減少一部分責任,醫療機構當然也願意我們變成這樣一種病人。但不管我們的自我檢查有多麼深入,我們依然要請醫生對我們的病情做出最終診斷。這不僅因為醫生是唯一能夠對我們的健康狀況發表意見的人,還因為我們在關鍵點上沒有資格對自身的情況做出正確估量。因為我們常被侷限在“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狀態之中。即便我們的病情是肉眼可見的—比如說出疹子、劃傷或者是腳趾囊腫—我們個人對真實病因的認識也都遠遠不夠。我們的自我感覺必須得到醫生的認證,必須讓醫生來完成最後的“臨門一腳”。不必大動干戈,醫生就能夠把我們的個人分析變成是確鑿無疑的診斷。因此產生了兩種效果:首先,毫無疑問這加強了醫生身上的權威性;其次透過這樣的一個過程也界定了我們自身的侷限性。因為這說明在沒有第三方的情況之下,我們無法把自身看清楚。在這個領域裡,以奧地利哲學家伊萬?伊里奇(Ivan Illich)為代表的一些人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拓展。他們提出了所謂的“醫原性疾病”①的概念。這個概念所描述的現象是:病人認為自己需要服用更多的藥,但最終卻因為服藥過量造成病情惡化。病人的盲目增加了醫生的權威,結果造成他們服藥過量。這個過程證明,我們從一開始對自己的理解就不夠完整。 txt小說上傳分享
與蘇格拉底吃早餐 第五章(2)
你讓醫生往耳朵裡滴藥水,或者讓醫生來檢查你的椎骨,在這些過程之中,你或許會感到奇怪,因為我們需要藉助額外的一雙眼睛才能夠看到自己。有這樣一種說法:身體不僅僅是自身的媒介—用兩條腿來負擔我們,用兩隻胳膊來取到我們需要的東西—而且更重要的是,除了心智之外,身體就構成了我們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