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王聞言,心中一跳,要說天下百官,紂王最怕的便是自己這個師傅,如果不是聞太師多年不在朝歌,怕是紂王也犯不下這麼多的罪過,如今聽聞聞太師還朝,紂王心裡第一反應就是完了,默然不語,半晌,傳旨道:「排鑾輿臨軒。」
卻說九間殿內,聞太師一臉剛毅,上前說道:「啟稟陛下,臣太師聞仲有事起奏,今陛下繼承大統,當行仁義,普施恩澤,愛惜軍民,禮文敬武,順天和地;則社稷奠安,生民樂業。豈意陛下近淫酒,親奸倭,忘恩愛,將皇后炮手剜睛,殺子嗣自剪其後。此皆無道之君所行,自取滅亡之禍。臣貢陛下痛改前非,行仁與義,速遠小人,日近君子。庶幾社稷奠安,萬民欽服、天心效數順,國祚靈長,風和雨順,天下享承平之福矣。臣帶罪冒犯天顏,條陳開列於後:
笫一件拆鹿臺,安民心不亂。第二件廢炮烙,使諫臣盡忠。第三件填蠆盆,宮患自安。第四件填酒池,拔肉林,掩諸侯謗議。第五件貶妲己,別立正宮,自無蠱惑。第六件斬費仲、尤渾,快人心以警不肖。第七件開倉廩,賑民饑饉。第八件遣使命,招安東南。第九件訪遺賢於山澤。第十件大開言路,使天下無壅塞之蔽。」
聽聞聞太師之言,紂王默默不語,最終應下其中七件,但涉及鹿臺、費仲尤渾和妲己這三條,紂王不答應,聞太師也謹記君臣之別,也不能過分逼迫,只得按捺下心思,計劃徐徐圖之。
卻說聞太師還朝,成湯氣運頓時一陣猛漲,只見忠良清氣環繞不散,八百諸侯臣服於此,若是長此以往,怕是八百諸侯氣運倒灌商都,怕是商朝洗盡鉛華,重煥生機也尚未可知。
方丈仙境之中,無歸道人眼觀商朝氣運變化,卻是連連點頭,這聞仲當真不愧是治世能臣,有他在,商朝就能穩固江山,難怪女媧娘娘費盡心思,也要將其調離朝歌,困在北海,卻是這商朝根基實在穩固,聞太師統御天下,商容內政無雙,比干文氣護持,黃飛虎兵法絕倫,又有皇室重量,后妃賢德,如果不是神仙殺劫,天數使然,怕是逆天改命,延續國祚也不是不可能的,到底還是可惜了。
結果計劃趕不上變化,天下興,好事行;天下亡,禍胎降。太師剛剛回朝,不防東海又反了平靈王。
第二百六十九章 虛空藏法駕東海
卻說那平靈王反商,倒不是偶然為之,卻說那平靈王地處東海,境內有一佛寺,喚作金山寺,乃是那日光菩薩道場,往日裡,日光菩薩與那平靈王相交莫逆,言語蠱惑之下,卻是讓那平靈王自詡是天子化身,日後當執掌九鼎,為天下之主。
原本,這平靈王就是佛門準備的,如果妖族不能拖住聞太師,便有平靈王謀反,日光菩薩坐鎮,想那日光菩薩乃是太乙道果的佛門菩薩,聞仲不過區區截教三代弟子,如何能敵過日光菩薩,註定被陷落於此,等候封神大戰開始。
可是誰成想,那無歸道人暗中施展神通,讓原本應當隕落在太乙真人之手的石磯娘娘脫身,震天箭射向金山寺,惹出一場禍患,那日光菩薩尚且不曾顯露威能,便隕落太乙真人之手,成為那封神榜上,有名之人。
日光菩薩一死,平靈王惶惶不可終日,幾乎要歇了那天下共主的心思的時候,卻有一個和尚來到了平靈王的王府之中。
「南無阿彌陀佛,貧僧法海,見過平靈王。」只見這和尚,身披袈裟,手持禪杖,手中一方赤金缽盂光華流轉,面帶慈悲之色,卻是那日光菩薩的小徒弟法海,也是日後廣大金山寺的和尚,福澤深厚,當日金山寺之亂,卻是下山修持,不曾隕落在金山寺中,如今日光菩薩隕落,卻是來到了平靈王府,謀劃佛門大事。
「見過法海禪師,聽聞菩薩隕落,不知?」平靈王有些怯懦的看著法海,心中卻是有了懼意,不想再爭奪天下,可是有擔心觸怒法海,因此也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