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泰西夷教也多有流傳,是否也該設立有司監管。”
楊英的話其實並無甚稀奇,鄭克臧自己也承認他草創的未來政府只是各雛形,日後還需要增減,但楊英此番進言的動機卻讓鄭克臧深思起來。說起來明代是沒有元老幹政的情況的,但是致仕回鄉的官員卻是地方的一大害,如何能避免重蹈覆轍,卻是一個大課題。
一邊想著,鄭克臧一邊嘴上敷衍著:“那以老大人的意思是學著滿清設理藩院專管嘍?”
“那倒不必,”楊英搖頭晃腦著。“可按大明的制度劃歸禮部,不,禮儀院管理。”
鄭克臧當下就明白了,原來在剝離了最重要的學部之後,禮儀院成了無權有責的清水衙門,頗有些不甘心了,所以說通了楊英這位元老重臣前來進言,好把發放度牒的權力攬到手中,如此也好有些油水能搞個小金庫什麼的。
對於這等為個別部門爭取利益的事情,鄭克臧多少有些不滿,不過獨立設定一個宗教部也的確沒有必要,因此他考慮了一會,最終還是點頭了:“老大人所言甚是,可在禮儀院下設立一個管理諸教的教務廳。”
楊英滿意的點點頭,但卻沒有告退,反而又進言道:“王上,以臣當年在東寧執政的情況來看,鹽鐵司還是跟稅務司合在一起為好。”
鄭克臧頗為詫異的看了楊英一眼,對此楊英絮絮叨叨的解釋了一遍,鄭克臧這才明白自己有些主觀了。原來,東寧時期絕大多數的工場、作坊、礦山都是鄭藩官辦的,鹽鐵司根本管不了,最多隻能管管市面上的小店什麼的;而入主半個大陸之後,江浙閩粵各地都是商賈眾多,礦山林立,鹽鐵司卻面臨著管不勝管、無從管起的局面。既然如此,以楊英的經驗來看,要想讓這個部門不至變成閒曹,最好讓其把現在負責稅收的主計衙門歸併了。
楊英說話的過程中,鄭克臧一直在殿內不停的踱步,楊英說得越多,鄭克臧想得越深。
待楊英說完了,鄭克臧也停了下來:“老大人,此事怕是孤想差了。”
鄭克臧確實是想差了,他設立鹽鐵司和鹽鐵部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工商業,但現階段的工商業不是異時空的十九世紀後半葉開始的大工業、大商業的局面,他的政府也不是日後專業性和控制力到了一定程度的政府,因此註定了他所要做的必然是事倍功半。
然而不管再難,鄭克臧也要嘗試著去做,不過這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鄭克臧從他原先的立場上後退了一步:“老大人此言乃老成謀國之舉,孤受教了,也罷,如今一切草創,都還有改進的餘地,就且把徵收賦稅的權力交給鹽鐵部吧”
就這樣鹽鐵部的職司變成了稽核礦山、工場、商鋪的開辦資質,登記、頒發經營許可,登記經營變更,巡查礦山,核定並徵收交易稅、鋪稅,徵收夏秋兩賦;清厘、核定商律等。不過鄭克臧卻沒有取消主計衙門,反而進一步將其改組為審計衙門,專司審計各部院衙門及地方機構的收支情況與度支部的決算司一起成為鄭克臧推行“量入為出”、“黑字”政策的左膀右臂。又因為鄭克臧將軍律司的一部分職責移交到審計衙門手中,所以,日後的審計衙門也有了鄭氏東廠的“美名”
鹽鐵部之變後,鄭克臧又設立了弼德院以安置年老大臣,凡四品以上京官外官均得以入內。弼德院設正四品掌院一人、正五品監院一人,正六品左右丞各一人,另有等而下之的書記、書辦若干,該院以溝通元老徵詢朝政得失為宗旨兼以主持朝廷發放老臣恩賞,但不承擔彈劾各級官員的責任,以此避免干預審官院銓敘之權
339。蒙古兵
橫亙在太平府城以北、長江南岸的採石磯與岳陽城陵磯、南京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