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人。心裡沒底的楊諒再次撤軍,退守幷州。楊素大軍跟進,圍城攻擊,楊諒無路再跑只好投降,至此楊諒的叛亂結束。
第四十一章 大業前奏
楊素擒拿楊諒至京師,百官上奏,認為楊諒反叛,對抗朝廷,罪當處死。楊廣表態:“朕終鮮兄弟,情不忍言,欲屈法恕諒一死”。於是,將楊諒削職為民,剔出宗親屬籍。楊廣說道做到,終其一朝,楊廣都沒有讓弟弟暴病而亡。
楊諒叛亂,可是說是一場有實力的叛亂,他佔地面積廣,發動兵力多,準備充分,從力量對比來看,楊廣要想取勝可以說困難重重,但是事實上,僅僅一個多月,楊諒叛亂就被鎮壓下去。這場叛亂參與的人有關隴貴族也有絕大部分山東士族,還有江南人,涉及的範圍之大足以震驚最高統治者楊廣的神經。而這次平叛維護了統一,穩固了楊廣的統治地位。更讓楊廣看到了急需解決的兩個間題。就是擁有重大權利的總管府嚴重抑制皇權的集中,所以這次平叛亂後,楊廣做的一件事就是取消總管府。再是山東與江南需要穩定。這次山東十九個州響自應了楊諒,江南部分舊勢力在攛掇反抗朝廷。
這場叛亂,對於剛剛登基的楊廣的以後政策這場有著很大影響,在楊廣一朝,楊廣始終堅持打壓山東士族,穩定江南的政策。
楊廣從出生到登基做皇帝,他是在聖君如父親楊堅與周武帝的風采、昏君如周宣帝與南陳後主的醜態下沐浴成長的,這些曾在他那尚未成熟的心靈應該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父親楊堅給他找來的那些個文武老師讓他知道前朝帝王的那些文治武功使他澎湃不及;故而在做皇帝前他就有著“慨然慕秦皇、漢武之事”的雄心壯志。當父親的離去,他按照歷史的步驟登上了帝位,開啟一個屬於他自己的時代時,在自己熟讀的《易經》中“德大業至矣哉、大悉備,萬事富有”取“大業”二字為自己時代的名字。這是中國歷史上帝王為自己取的最大氣磅礴和自信的年號,楊廣就是這樣的自信與直白地表達他心中的夢想,沒有中國曆代帝王的那種含含蓄蓄的扭捏,更沒有他們的那樣標榜自己。
楊廣登基的時候是三十六歲了,這個年齡無任在過去還是現在都是一個人夢想與激情燃燒的階段。所以當楊廣登上帝位成為大隋帝國的主人後,大隋帝國的每一隻眼睛都望著這個三十六歲、才名廣播的新皇帝,希望這個近乎完美的繼承人能把初興的大隋帝國帶向更大的繁榮。而新皇帝即位不久後做的一個小決定,使他們更加堅信有理由這樣期待。
楊廣即位不足四個月,從洛陽傳來訊息,楊廣平陳時帶回的俘虜陳叔寶陳後主去世了。雖然是一介俘虜;然而畢竟曾經做過皇帝,按理應由現任皇帝確定一個諡號,以定一生功過。
楊廣翻遍《逸周書?諡法解》,反覆斟酌,挑出了一個字:“煬”。這是所有諡法中最壞最差的一個字。
或許楊廣認為,只有這個字,才能充分表達他對前手下敗將的輕蔑和鄙薄,也只有這個字才能提醒自己不要像這個敗家子一樣荒嬉無能、**亡國。
據說楊廣曾經問過自己身邊的大臣這樣一個問題“自古天子有巡狩之禮,而江東諸帝多傅脂粉,坐深宮,不與百姓相見,此何理也”?他得到的回答是:“此其所以不能長世”。從這裡可以看出楊廣無法理解像南陳後主一樣成年累月泡在**女人堆裡的的皇帝,他認為皇帝就應該在自己的江山裡去走一走、看一看才能知道自己的江山是什麼樣的,才能更好的治理好自己的江山。
這不管是不是真的,反正楊廣在自己登基沒幾天就離開了京城長安,據記載楊廣在仁壽四年(604)的十一月駕臨東都洛陽。在洛陽,楊廣親率朝臣登上邙山,行至北邙山最高峰處,南望伊闕,目之所及,南北開闊,東西平坦,四周群山環抱構成天然屏障,伊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