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
自從遼國大舉入侵之後,各地軍民英勇抗敵。遼軍雖然號稱二十萬,卻是孤軍深入,供給線長,糧草不繼。十月以後,遼**隊在戰場上節節失利。尤其是真宗親臨北城時,遼軍先鋒蕭撻覽在澶州城下被宋將李繼隆部將張環用精銳的床子弩射殺,極大地動搖了契丹軍心。因此遼國太后蕭綽及大丞相耶律隆運估計在戰場上撈不到什麼便宜,便轉而向北宋議和,企圖從談判桌上獲得在戰場上得不到的好處。
宋真宗本來就沒有抗敵的決心。差不多在他離京親征的同時,宋朝的議和使節曹利用也被派往契丹軍營。曹利用當時是一個職位很低的官員。在遼宋對壘的過程中,曹利用總是往來於兩軍之間。遼聖宗和蕭太后也透過前一年望都之戰中俘虜的宋將王繼忠和曹利用聯絡。契丹提出的議和條件是要宋“歸還”後周世宗北伐奪得的“關南之地”。
ps:第三更送上,求捧場,求月票,求紅票,求縱橫網站的訂閱————————
第一百七十四章 黃河還是決堤了
宋方的條件是,只要遼國退兵可以每年給遼一些銀、絹,但不答應領土要求。談判在兩軍對峙中進行。最後終於按宋方的條件達成了協議,剩下的問題就是每年給遼銀絹的數量。曹利用臨行前請示宋真宗,真宗說:“必不得已,一百萬也可。”曹利用從真宗的行宮一出來就被一直守候在門外的寇準叫住。寇準叮嚀他說:“雖然有聖上的旨意,但你去交涉,答應所給銀絹不得超過三十萬。否則,你就不必再來見我,那時我要砍你的頭!”
寇準始終反對議和,主張乘勢出兵、收復失地。主戰派將領寧邊軍都部署楊之,以奪取幽燕數州。但由於真宗傾心於議和,致使妥協派氣焰囂張。他們攻擊寇準擁兵自重,甚至說他圖謀不軌。寇準在這班人的毀謗下,被迫放棄了主戰的主張。於是,在妥協派的策劃下,於同年十二月,宋遼雙方訂立了和約。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
只是,葉塵記得寇準乃是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與白居易、張仁願並稱渭南“三賢”。可他眼前這個剛剛起名為寇準的男孩則是他從揚州帶回來的。
“虎子應該不是那個寇準吧!畢竟籍貫對不上。只是年齡怎麼就如此吻合呢?”葉塵從學堂走出時,喃喃自語。
………
………
進入九月下旬以後,關中、關西、河東,乃至京西等黃河中上游持續普降大雨,京西、河東一帶更是暴雨如注,連月不止,黃河水陡然上漲,終於決堤,只不過不是開封,而是在澶州一帶。
澶州一帶河堤雖然今年也有修建,但顯然力度並不大。滾滾滔滔的洪水,挾卷著一排排五六丈高的濁浪,以排山倒海、不可阻擋之勢,奔騰咆哮,一瀉千里,向東直流人鄆、濮二州的低窪沼澤地帶。水勢之大,竟然在十幾天的工夫,使平地汪成了一片煙波浩渺、橫無際涯的千里平湖————梁山泊。沿途州郡皆成水鄉澤國,禾稼漂沒,房屋坍塌,禽畜淹死,黎庶百姓四散奔命,啼飢號寒,死於洪水、飢餓和瘟疫者不計其數。
此次黃河洪災危害之大,影響之巨,舉國震驚。訊息傳到京師,趙匡胤大為震怒的同時,也是心中後怕不已。若不是葉塵提前說出黃河決堤之事,這兩個多月搶修開封境內河堤,恐怕此次決堤的就不是澶州一帶,而是天子腳下開封境內,而此時發生在澶州一帶的慘狀,恐怕就要出現在開封境內。京師動盪,必然引起天下動盪,後果不堪設想。
一想起此事,趙匡胤後背就冷汗直流,禁不住大呼天佑吾啊!
但趙匡胤依然還是很憤怒,兩個多月前他便讓政事堂已經給黃河周邊各州縣下了通文,全力組織人力加固加高河堤。可最後依然讓黃河決堤,釀成慘狀。
趙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