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的所有從七品以上、有朝參之權的文武官員,都紛紛踏足御街上,前往皇城參加慶賀大典。御街上的各類官員,有身著金紫,隨從多達近百人的宰相和樞密使,也有單身獨騎的青袍、綠袍小臣。即便不算隨從,只論官身,熙熙攘攘也足有近千人之多。
當官員們陸續抵達皇城腳下後,都紛紛下馬或者下馬車。宣德門五道城門,平時慣常緊閉的正門,卻因為今日的慶賀大典,被早早開啟。
要知道,宣德門正門,只有當天子出巡或是朝堂大典時才會開放。平時官員們皆是下馬從宣德正門邊的副門入宮。宰執們同樣走宣德旁門,不過宰執卻能獨騎昂然自入直入皇城,在第二道門處方才下馬。
ps:第一大更提前送上,求捧場,求月票,求收藏,求紅票————————
第四十二章 慶賀大典
一隊浩浩蕩蕩的騎隊抵達宣德門前,八十多人的隊伍比起百多人的宰相隨班要單薄一點,卻已遠遠超過其他文武官員,正是在朝班上,站位僅次於宰相首輔趙普,被封為大內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開封府尹,再加兼中書令的當今天子親弟趙光義,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八十多人以兩名腰繫金帶的朱衣吏為引導,簇擁著一名身著紫色方心曲領公服,腰佩金魚袋的中年男子,直抵皇城前。
一見趙光義騎馬而至,猶在皇城外的官員們,紛紛避道行禮。比起見到方才入宮的宰相趙普,還要恭敬上不少。
在宣德門處,趙光義沒有多做停留,馭馬直入皇城之中。他和文武百官從宣德門進入皇城,左經過一道分割宮城中部和西部的橫門,來到大慶殿的廣場之上,才下馬徐步走進大慶門。
包括趙光義在內,所有文官走路看起來走得實在是太沉穩了,真是一步一頓,儼然學究。
其實絕對多數文官也不想這麼走路,可趙匡胤親手發明的這大宋官帽比較特別,官帽兩邊一邊一個帽翅,官越大帽翅越長,一走急了帽翅就忽閃忽閃的半天停不下來,若那樣去見天子未免有失禮儀。
一路上,不少文官遇見趙光義,四五品以上的大多連忙殷勤地迎上去參見問好,品級低的,趕緊讓開道路,同樣參見問好。當然,也有一部分文武官員面對趙光義時,神色很淡然,就算兩相遇上行禮,也表現的不卑不亢。這些人自然是趙普一系的文官,或者是隻忠於天子的武將。
趙光義一路之上表現的都極為禮賢下士,往往不等眼前之人拜倒,便早已一步上前將他攙起,客氣回話,甚至聊上幾句。
大慶門後,是一條百步長的御道,直通大慶殿。御道兩側,先是鐘樓、鼓樓一東一西隔路對峙。鐘鼓樓之後,隔著御道又是兩條長廊式的宮舍,名為東西上閣門。文武百官穿過大慶門後,並不是直入大慶殿中,而是要按照文武分東西兩班,在東西上閣門處列隊,等待慶賀大典開始。
趙光義到得已經算是遲了,需要參加慶賀大典的文武官員已經到了大半,兩間閣門中站滿了人,卻是鴉雀無聲,呼吸可聞。誰也不敢亂說亂動,宰相亦是如此。御史和閣門使們就在邊上盯著,若有大聲喧譁,或是站錯班次,不是當即被喝斥,就是朝會結束後,被彈劾砸到頭上。
其實大宋的官兒最初很少有懂規矩的,趙匡胤剛稱帝的時候,每逢早朝,朝臣們在大殿上連座位都有,這些大臣當初和趙匡胤都是同事同僚,彼此熟得很,哪談得上什麼敬畏,尤其是其中大多都是粗魯武夫,大大咧咧毫無規矩。每次早朝,大臣們什麼坐姿都有,還有翹著二郎腿的,一一個個交頭接耳,那大殿不像大殿,倒像亂烘烘的土匪山寨聚義大廳。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趙匡胤看著不成樣子,便撤去了百官的座椅,可是百官站著還是一樣管不住嘴巴,照樣擠眉弄眼交頭接耳。趙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