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枝兒臉紅紅的,不肯接,她招呼連蔓兒。
“蔓兒。”
這個年代講究男女大防,莊戶人家雖然沒有那些大宅門的死規矩,但在這方面也很講究。因此,像連蔓兒和小七這樣的小燈泡。不僅不礙眼,反而十分必須。
“哎呀呀,我也想再要一雙鞋。”連蔓兒就故意道。
連蔓兒趁火打劫,誰都拿她沒辦法。
在連枝兒一個略帶嗔怪和一點點祈求的白眼下,連蔓兒笑嘻嘻地伸手接過了吳家興手裡的鞋樣子。
不急,不急,等她把這鞋樣子交給連枝兒的時候,會具體敲定她那雙鞋的花樣和用料的。
晚上做的很豐盛,還請了魯先生過來做陪客。吃過飯,送走了吳家興,連守信顯得非常高興。
“……家興這孩子,心裡是個有成算的。咱們枝兒以後算是有靠了。”
收拾了收拾,一家人就又忙活開了。連蔓兒負責將吳家興送來的十斤豬肉切片。現在的天氣,沒有冰箱之類的保鮮措施,鮮肉是不能久放的。不過,將肉切成片,倒入大鐵鍋中略熬以熬,在加些鹽,然後將肉片和熬出來的油一起裝入罈子裡,這樣就能存放上一些日子。
張氏和連守信則是開始忙著準備大木盆,提來清水,將大黃米和江米分別放進去浸泡。
“咱自家買了十斤的江米,家興這又送來了十斤……”張氏一邊幹活,一邊和連守信商量,“我在糧店裡,多定了幾斤的江米。過節了,咱這鋪子一時半會走不開,她姥姥和姥爺那,我怕是回不去。我想,要不咱就捎幾斤江米過去。”
“行,”連守信答應的很痛快,張家一家人待他們都是實心實意,幫了他們不少。“這事聽你的,咱讓人多捎幾斤。這些年,他姥姥和姥爺也沒見著咱啥東西。”
“那就十斤吧。”張氏想了想,就道。十斤江米,在莊戶人家的往來中,算是比較重的禮了。“那他爺和他奶那,咱也送……”
“娘。”連蔓兒在旁邊聽見了,就出聲道,“咱到時候包好了粽子,給我爺和我奶送過去。咱們離的近,我爺我奶吃的著咱做的吃食,我姥姥和姥爺離的遠,就只能送米了。”
“這樣……好嗎?”張氏看了看連蔓兒,又看了看連守通道。
“娘,咱和我姥姥、姥爺他們,跟咱和我爺我奶他們之間,這是不一樣的。”連蔓兒想了想,就數道。
他們與張氏的孃家之間,除了對老人的孝敬,更有親戚之間的禮尚往來。以前還是張家送來的多,她們送過去的少。張家幫了他們許多。
而他們和連老爺子、周氏,就是對老人的孝敬。分家之後,只有他們送過去的,沒有那邊回過來的。
這些還可以不必計較,但是現在,她們和上房之間,已經出現了貧富差距。連老爺子和周氏還是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他們和連老爺子、周氏之間,還做不到單純的父子孝敬。考慮到連家眾人的脾氣、秉性,她們做事之前,就需要多想一想。
孝敬沒問題,但得一點點的來,不能一下子就撐大了某些人的胃口。再說了,周氏在連枝兒定親那天做的事,可不是那麼容易遺忘的。她們也要用行動,表明一下自己的立場。
只是這樣的話,還是不好和連守信直接說。
“爹、娘,不是有入地隨俗那句話嗎,咱就照著咱村裡,其他人家的做法來吧。這樣,別人也說不出咱啥來。要不,咱好好的東西送過去,還得落一頓罵,又挑出咱老多的不是來。”連蔓兒就道,“我爹心疼我爺、我奶,那咱平時做啥好吃的,就請老人來吃。咱住的近,這平時一點一點地,不比過年過節給我姥姥和我姥爺的多!”
“是這個禮。”張氏聽了就點頭,“我心裡吧,其實挺怕和上房這些往來的,不管咱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