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今天的情形似乎要好了許多。
侍衛們身後,數十個宮女捧著一個個小木盤魚貫而出,將木盤分別擺放在各位大人的木製小桌上。木盤裡幾個精緻的小壺,從味道上,范文程等人一聞便知,“鹽、醬油、蒜汁、辣椒,還有南海來的各色香料。”這味道讓眾人精神為之一振,想來這頓飯不是那麼難吃了。
幾瓶燒酒一喝下去,幾塊肉下肚,氣氛頓時變得熱烈起來。
幾個正黃旗的章京領頭,不斷有大臣出班向黃太吉謝恩,說些君恩深厚的話。黃太吉倒也一一點頭含笑受了。
“諸臣工,今日宴飲,朕有事宣佈。”
見火候差不多了,黃太吉丟擲了自己的動議。
“待夏糧收割完畢,秋高馬肥之際,我八旗大軍,正可以往關內一遊。”
此言一出,年輕些的阿濟格、多鐸、豪格等人無不歡聲怪叫,敲擊著桌案,紛紛跳出來要求為前部入關伐明。
在他們看來,入關不過是一場最為愜意悠閒的圍獵,獵物就是那些城池城堡中的子女玉帛糧食財物。
而禮部尚書睿親王多爾袞更是言道:“皇上天威所致,明人己是喪膽,數萬之兵不敢一戰。不若我軍揮師西進,攻佔明人京師,皇上當可成就一代霸業,創下高皇帝所沒有的不世之功。”
多爾袞的話讓在場的八旗各旗的王公大臣們都是不住的砰然心動,特別正藍旗旗主肅親王豪格更是蠢蠢欲動,眼睛看著這位十四叔也不是那麼討厭了。明軍勢弱如此,雖然他們現在還不能攻佔整個明國,不過取彼京師,盡擄其百姓子女,卻會給明國一個極為沉重的打擊。以後便是來擄獲人口財帛,也更加輕而易舉。
坐在寶座上的黃太吉含笑看了這班請纓主戰的年輕子弟,特別是在多爾袞臉上神情更是好生嘉勉了一番。他緩緩搖頭:“明國氣數未盡,還不到時候。”
他說道:“以明國論之。彼有若一株大樹,根深葉茂,取北京便若伐大樹,先從兩旁砍,則樹自僕。”
他眼中現出深思的神情:“朕曾反覆思維,將來我國既定之後,大兵一舉。彼明之若棄燕京而起,其追之乎?抑不追而竟攻京城,或攻之不克,即圍而守之乎?”
“彼明主若欲請和。其許之乎?抑拒之乎?若我不許,而彼逼迫求和,更當何以處之?倘蒙天佑,克取燕京,其民人應作何安輯?我國貝勒等皆以貪得為心。應作何禁止?”
“種種法法,朕還未深思計定,取明之京師,尚不可為!”
黃太吉一番話,說得身旁眾臣更是讚歎不己。連稱聖上高瞻遠矚,實是雄才大略。多爾袞更是不花錢的馬屁拍得震天價響,口中不住的稱道,這種高層次的攻明戰略,是自己所萬萬設想不到的,皇上不愧是聰明睿智之主,想法不是奴才們能夠揣測的。
弘文院大學士寧完我更是高聲與黃太吉應和道:“皇上聖明,臣觀今日之勢,彼之明國樹大根深,若是直取京師,時日未至,恐有重演遼皇耶律德光之禍。古有云,一代君臣必有一代製作。為今之計,聖上唯以歷代先賢為楷模,習聖人典籍,改革典章,漸就中國之制。庶日得了蠻子地方,也不至手忙腳亂。”
這寧完我是黃太吉夾袋裡的智囊團核心人物,不止一次出言獻策,極得皇太極依重。此番力主出兵伐明以緩解府庫壓力,此人建樹頗多。
聽了寧完我的話,皇太極肅容道:“寧學士所言甚是,朕自登位以來,定官制,辨服色。嚴詔六部、二院以‘明會典’為典章依據,處理我國政務。朕曾思伐明之策,東征朝鮮,西聯蒙古、西藏,以對明國半月圈圍之勢,然此大大不足。朕意卿為弘文院總裁,會同高鴻中,鮑承先、范文程諸卿,譯纂明國‘洪武寶訓’諸冊典籍,完善我國伐明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