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看似公允,對兩方都有評論,實則還是有維護章西琛和周建仁的意味。
這件事的結果是章西琛從商務印書館辭職,周建仁被調去編輯《自然界》雜誌。
後來,章西琛創辦了一份《新女性》雜誌,繼續宣揚他的觀點,而且建立了開明書局,成為林子軒的競爭對手。
這次爭論只是一個開端,《現代評論》和《語絲》的論戰才剛剛開始。
論戰的起因是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學生反對校長楊陰榆的事件,也被稱為女師大風潮。
楊陰榆於1884年出生在江蘇無錫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
1907年獲公費東渡日本留學,進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學習,1918年赴美留學,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獲教育學碩士學位。
1924年被任命為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學校長。
楊陰榆按照從西方學來的教育理論,在學校強調秩序、學風,並要求學生只管讀書,不要參加過問政治活動,把學生遊行示威視為學風不正。
這就和學生產生了矛盾,特別是一些學生中的激進分子。
這些激進的學生中有一位叫做許廣評。
1925年1月,女師大學生自治會向楊陰榆遞交了要她去職的宣言,請求教育部撤換校長,4月,教育總長章時釗強調整頓學風,公開支援楊蔭榆。
這場風潮愈演愈烈,直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現代評論派中存在著諸多不同的政治傾向,比如說陳原,就支援楊陰榆,反對學生鬧事,從而和魯訊展開了一場著名的論戰。
有意思的是這次風潮背後的故事。
學生衝鋒在前,各方勢力在幕後操控,有人被利用,有人得到了愛情。
後來,許廣評對此做了反省:“而且公舉你出來做事時,個個都說做後盾,個個都在你面前塞火藥,等你灌足了,火線點起了!他們就遠遠的趕快逃跑,結果你不過做一個炸彈殼,五花粉碎。”(未完待續。)
第二百六十二章 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
林子軒之所以注意到女師大風潮,是因為最新一期的《現代評論》上就有此類的文章。
還因為一個叫做劉合珍的女子,此時劉合珍正是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學生自治會主席,是這次風潮的主要組織者和參加者。
在後世,不少人都知道劉合珍,因為魯訊寫了一篇叫做《紀念劉合珍君》的文章,這篇文章被選入了語文課本。
這就是文學的力量。
如果魯訊沒有寫這篇文章,那麼後世的人或許根本不會記得這位被軍閥殺害的女子。
林子軒在後世看過女師大風潮的前因後果,這並不是一件普通的學生和校長之間的矛盾,而是有人在幕後推波助瀾。
魯訊和許廣評的信件就很能說明問題。
魯訊在信中說道:“可是據我看來,要防一個不好的結果,就是白用了許多犧牲,而反為巧人取得自利的機會,這種在中國是常有的。”
許廣評則回覆道:“我的目標是不滿於楊,而因此而來的舉動,卻也許被第三者收漁人之利,不勞而獲,那麼,我也就甚似被人所‘利用’了。這是社會的黑暗,傻子的結果。”
兩人都知道自己被人利用了,但利用他們的人和他們站在一邊,而且頗有勢力。
所以他們不僅要保持沉默,還要衝鋒陷陣,為幕後的人驅使。
如果把一切挑明,那麼這次女師大風潮就失去了純潔性,沾染上了政治色彩,被人抓住攻擊的把柄。
劉合珍和許廣評都是學生自治會的骨幹,在風潮中表現的尤為搶眼。
她們以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