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喊聲隨著一陣急劇的馬蹄聲傳來。
眾人紛紛回首望去,只見一名頭纏白布,身穿素衣的年長者在上百名侍衛的簇擁下縱馬奔來,在公孫瓚的靈柩之前百步之外翻身下馬,踉踉蹌蹌的奔了過來,正是太傅劉虞。
人群中的公孫白見到劉虞那白髮蒼蒼、風塵僕僕的模樣,不禁動容。
劉虞和公孫瓚爭鬥了十幾年,甚至差點死在公孫瓚的手中,想不到居然前來弔唁,也算是心胸寬闊了。
劉虞奔到公孫瓚的靈柩前,接過旁邊遞來的三炷香,恭恭敬敬的拜了三拜,又接過一碗酒輕灑在地上祭奠亡靈。然後開始哭祭道:
“嗚呼伯圭,遇禍身亡。我心有愧,哭斷肝腸。江河凝滯,日月無光。君如有靈,聽我哭訴;君如有靈,享我蒸嘗……想君當日,雄姿英發,白馬無敵,威震羌胡,四夷退避,護我漢民……哭君早逝,淚如血漿。哀哉伯圭,悲哉伯圭。忠義之心,名垂百世;英靈之氣,萬古流芳。悲君思君,悲痛欲絕。惜我炎漢,痛失棟樑……嗚呼伯圭陽,生死永別。冥冥無際,世事茫茫。魂若有靈,以鑑我心,嗚呼哀哉,伏惟尚饗!”
祭詞情真意切,哭泣更是哀思不絕,令聞者無不傷心掩面。
劉虞拜祭完,突然站了起來,回頭走向身後密密麻麻的繡旗,扯下其中一面繡著“漢”字的繡旗,腳步凝重的走向棺木,然後將手中的“漢”字繡旗輕輕的覆蓋在棺木之上。
棺蓋被長釘釘得嚴嚴實實的,一代大漢名將永久長眠其中。
一輛馬車緩緩遲來,十幾名士兵將棺木抬到馬車上。一百名士兵整整齊齊的站立在馬車兩旁,隨時聽令。
“披鐵甲兮,挎長刀。與子征戰兮,路漫長。
同敵愾兮,共死生。與子征戰兮,心不怠。
跨潼關兮,逐逆賊。與子征戰兮,歌無畏。”
隨著十萬多人的激昂而悲壯的高歌聲中,載著一代名將靈柩的馬車緩緩的向薊城駛去,背後跟著公孫白和一干庶子。
公孫瓚臨終遺言,死後要與公孫白的生母——公孫瓚最愛的女人寧採蝶葬在一起,自然要照辦。(未完待續。)
第一百八十七章 謠言四起
公元196年夏秋之際,冀州袁氏和幽州公孫氏展開了激烈的大戰,局勢更是變幻莫測。先是袁紹在武桓大敗公孫瓚十萬大軍,將軍公孫瓚圍困在易城之中,又擊潰了張燕的黑山軍援軍,幾乎將公孫瓚逼上了絕路;接著公孫白率遼東軍和黑山軍大破易城圍軍,迫使袁紹敗退啵�兀�婧缶質樸址⑸��轂浠��鬧葜�鞴�鐠毒谷輝誄峭繁蝗訟�保�艚幼毆�鋨子種圃燁慍捕�齬ハ�|縣的假象,誘使袁紹派文丑率軍襲城,然後大軍於半路退回,出其不意的擊敗文丑的八萬大軍。
這場如火如荼的戰鬥,最終以公孫瓚身死,袁紹十五萬大軍折損一般而暫停一段落。
此時的袁紹只有八萬大軍,沿易水佈防,阻止公孫白南下;公孫白因為黑山軍雖多卻不精,讓張燕依舊率軍回了黑山,而公孫雖然俘虜了袁軍近三萬多人馬,但是隻從其中精選了一萬多人,其餘全部編為屯田兵,加上原有兵力,可戰之兵也不過四萬人馬。
袁紹雖然兵馬是公孫白的兩倍,但是卻有自知之明,深知公孫白兵雖少卻精,兵甲裝備又比他強,再加上還有那令河北軍聞風喪膽的白馬義從,只能守住易水自保,阻止公孫白南下。更重要的是,他在等待幷州和青州兩地的援兵。他任命長子袁譚為幷州刺史,三子袁尚為青州刺史,如今已傳書兩個兒子各率大軍前來匯合,再集中優勢兵力,對公孫白髮動致命一擊。
而此時的公孫白。暫時也沒辦法南下攻襲,其一是剛剛接手公孫瓚的地盤。需要穩定局勢;其二是在等待著從遼東和遼西運來的糧草,十萬黑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