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地,他能得到什麼好處呢?”對話辯論是兩河流域文學中得瑰寶。爭論雙方各執己見,相持不下,而爭論都圍繞一個比較重要的主題,如創世、人類起源等。參加爭論的雙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的物,如牧羊人和農夫,父親和兒子,夏季和冬季,羊和大麥等等。神或國王最後被請出為雙方仲裁。晚期的辯論作品具有一定的諷刺文學的味道,著名的如《主僕對話》:主人首先述說他要做這樣或那樣,僕人對一切都說好;之後,主人又改變觀點,說不願做這樣或那樣,僕人羅列證據表明主人不會錯。最後主人說要殺死僕人,僕人機智地回答“我主最多比我多活三天”。寓言和幽默故事在智慧文學中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這類文體生動活潑,不受框架的限制。寓言多是發生在動物之間的故事。狐狸和狼、鬣狗和獅子之間進行關於社會生活方面的諷刺性爭論;狗尾草和棗椰樹也發生爭吵。以學校生活為主題的幽默故事是由書吏學校的學生或老師編撰的。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學生一天的生活:在學校裡由於種種原因捱打,無奈的父親邀請老師到家,恭維加送禮,學生於是變成了老師的好學生。一些具有現實意義的幽默故事,如《窮人吉米勒尼奴爾塔》,諷刺了官吏的趨炎附勢和貪婪,皇室的*。亞述的短篇幽默小故事,與*小故事有很多相似之處。世界著名的希臘的《伊索寓言》一定受到了兩河流域寓言的啟發。
四 消亡的蘇美爾和阿卡德語文學作品(3)
4。 讚美詩、聖歌和禱文
目前所知的最早的蘇美爾人的讚美詩是公元前3千紀中期的宗教讚美詩,但讚美詩大量出現在烏爾第三王朝之後。這些對神的讚美詩描述了神在人類世界的崇高地位,氣勢宏大,語句工整。如一篇歌頌尼普爾主神恩利勒的讚美詩:沒有巍峨的山峰恩利勒,世無城市,人無房屋;沒有馬廄,沒有牲口;無人能成為王,高階僧侶不會出現;河流停滯,鳥兒不巢;漂浮的雲不再降下雨露,原野不再擁有美景,田野裡的大麥不再開花……
除宗教讚美詩外,還有一類是國王讚美詩。這類讚美詩的物件主要是神化了的蘇美爾的國王。一般敘述了國王的家世,權力的合法性,對神的虔誠供奉,對寺廟的殷勤,對窮人、孤寡等的關心,有的還提到王的健美的體魄、征戰的業績等等。漢穆臘比之後,國王不再被神化,國王讚美詩就不見了。古巴比倫時期,出現了吟誦神的事蹟的聖歌,如《愛神伊絲塔爾(Ishtar)之歌》、《太陽神沙馬什之歌》等。聖歌篇幅都比較長,可達兩百多行。與宗教讚美詩不同的是,聖歌不全是對神的讚美之辭,還包括許多對神的人性化的描繪。如《伊絲塔爾之歌》就描寫了伊絲塔爾的任性、不守神的規矩。從這點上來說,聖歌比讚美詩更有可欣賞性。
祈禱文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的獨立成文,有的附在別的文字之後。一般的建築銘文後常附有一兩句祈禱,希望建築長久存在,詛咒將來破壞此建築的人。給神寫信是祈禱的另一種形式,祈求者在信中向神述說自己的心願。加喜特時期對神的祈禱文刻在滾筒印章上,懺悔罪過和請求赦免為主要內容。許多人的姓名本身就是一句祈禱,感謝神靈賜子。祈禱文不只是千篇一律祈求與懺悔。有一種稱作“神喻犧牲”(oracular sacrifice)的禱文極富表現力。它有時描寫用作犧牲的動物曾經歷過的原野生活,有時描寫寂靜無聲的沉沉黑夜。人對贖罪的祈求往往被安插在某種儀式中。還有一種禱文被稱為“符咒祈禱”,用於一些特定祈禱儀式中。由符咒祭司吟誦,同沙馬什、馬爾杜克、埃阿(恩齊)等大神交流。祈禱以對神的讚美開始,然後訴說希望得到神的厚愛,赦免罪過,消災免禍等,最後是對神的讚美。這些祈禱的懺悔部分,感情真摯動人,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有一種文體稱為“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