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因為附面層氣流會形成一小片氣流緩慢區,這就和其它的高速氣流格格不入,這種格格不入的氣流就被稱為:氣流畸變。畸變的氣流就會誘發發動機喘震,進而會導致發動機停車。
所以發動機必須隔離附面層,隔離附面層的方法就就又有多種。
早期的機頭近氣和獨立發動機吊艙這些就不用考慮附面層,因為在這兩種進氣方案中,來流都是不曾流過其它的物體表面,自然就不會產生附面層。
對於兩肋進氣的軍用飛機來講,要隔離附面層氣流就只有用附面層隔板,將附面層氣流隔開,那麼問題就來了,各個飛機氣動外形的不同會導致附面層氣流強弱、厚薄不同。
要確定附面層隔板和機體的安裝距離,就必須要測試出附面層氣流的厚薄,這時候就需要動真格在風洞中做實際的測試。
當然了附面層隔板本身也是會產生附面層氣流的,但是這個附面層氣流不強,只需要在隔板內側設定放氣孔,將附面層吸走就好了。
為了滿足這些實際測試,前期的理論計算、分析都是需要進行的,然後才是風洞測試,測試出穩態效能,動態效能。
前期的理論分析這些都是要花時間的,風動模型的製作同樣還要進行,不同的測試專案都是要用到不同的測試模型。
對於測試模型的製作,也是有著不同的比例。
第一:模型長不宜超過試驗段高;
第二:模型的長度也不能超過0。6倍試驗段寬,機翼可以將外翼斬斷,只保證進氣道上方的機翼段就好。
第三:
試驗模型的製作這些也都是一門學問,不好好研究,按規矩製作,那就是測不出正確的資料的。
理論分析這些是朱教授最為拿手的,當然說的不是朱教授自己做理論分析,而是朱教授帶的一幫學生是朱教授的最佳苦力,要讓朱教授親自去做繁雜而技術含量相對不太高的理論分析,這個才是最大的浪費。
“劉軍,帶上你的試驗組將這個附面層先進行理論上分析一下,隨後我們才是進行實際測試,我們這次專案機會難得,你們要好好的學習。”
為人師就是這樣,你不僅要考慮通常專案該考慮到的問題,同時還要考慮到這些學生的教育,所以一個負責人的老師真的是很難的,特別是做高等教育的更是如此。
朱教授說的劉軍帶著幾個同學走出來,第一眼給人的感覺是一個踏實的學生,但是讓人驚訝的是這個劉軍沒有戴上眼睛,這不免會讓人懷疑這傢伙的學術生涯是怎麼過來的。
摸摸頭上的發茬,陪和著他那踏實的面孔,笑著說:“這個理論分析都是我們的強項,一定保證按質按量完成。”
說完話,劉軍就帶著人往一邊去做理論分析去了,點點頭朱教授小聲的對楊輝小聲的說著。
“這劉軍是我這批學生中在學術上最有造詣的,現在讓他去做這個理論分析絕對是沒有問題。”
楊輝對這個倒是不擔心,理論分析這個只要知識積累夠了,自然就得心應手,一群研究生做這個若是還有問題的話,那就奇了怪了。
楊輝在想這個氣動設計後面是不是可以同時多幾個專案一起開始,一項一項來,實在是無法有效得利用起時間來。
第一百二十三章:有人冒頭了
時間緊迫,能早一天把氣動做出來,那都是一個偉大的勝利,楊輝自然是要想辦法提高效率了。
“朱教授,我們商量一個事,我覺得現在這樣的效率有些太低了,做理論分析、加工模型的時候,沒辦法進行風洞測試,所以我看還是要再增加一個組,等到這這個附面層正式開始風洞測試時,我們同時就要開始下一個測試專案的理論分析以及模型製作。”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