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到四年之內就拿出成品的艦載機改型,這種方案楊輝知道,但人家巴西憑啥信你,就因為你長得要帥一些嗎?(未完待續。)
第五百七十一章:首飛就該這樣
就在各種思考如何拓展西南科工在艦載機領域實現零的突破之時,天空中的JF…17首飛機已經來回飛了好幾圈,預定的首飛飛行科目已經全部完成,首飛試飛員正準備結束這次飛行任務。
“塔臺,這裡是17001,我已成功完成首飛飛行試驗科目,請求引導降落。”
這話其實也就是走個過場而已,首飛這種大事在整個西南科工都是知道的,全部的機場一大早就清理完畢,全天都不會有其它的飛行器在這裡起降,加上飛行員這個時候把飛機已經飛的相當之低,直接無需通報就降落也完全沒有問題,試飛員的權力在他把飛機飛上了天空之後,一切都是他說了算。
地面塔臺的工作人員也深知這一點,又是在一番毫無新意的降落資料引導之後,飛機進入了降落回收階段。
調整高度、角度,對準跑道降落路線,還是在YZ…1上面的那種熟悉地操作感。
微微揚起的機頭是前三點式起落架飛機的標準入場動作,機載任務處理器已經將飛機降落所需要的資料全部透過兩塊CRT顯示器展現出來,顯而易見的資料非常有效的幫助試飛員來了解到所有資料,透過這些甚至都可以做到完全的儀表降落(儀表降落:即盲降,不看座艙外的參照物,根據座艙人機介面提供的機載資料完成降落)。
現在有了這些資料之後,起降就變得更加輕鬆,新的圓弧風擋在抗光學畸變效果上又要比之前的第一代圓弧風擋好上了太多,其效果已經足以和平板拼接的三片式風擋相抗衡,這就意味著現在共和國生產的圓形風擋已經在效能上全面超過了老式三片式風擋。
老式的三片式風擋在加工技術上要求不是太高,在正面的光學效果顯示上也很優秀。不過缺點就在於三片式風擋會有將加強框這種東西存在前視方向,阻擋飛行員的有效視野範圍。
於是就有了後來在技術上的各種改進,整體的圓弧式風擋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它的出現解決了風擋前方的加強框,甚至發展到最後都做成了風擋、座艙蓋一體化設計。
這種高大上的技術在美帝的F…16上面率先投入使用,之後的美帝很多戰機都換用上這一技術。在F…22上面可謂是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至於F35就算了吧!
不過,現在西南科工也好、共和國國內的其它單位也罷,乃至鐵幕另一邊的蘇聯其實也沒有能力走這一條技術路線,現在除了美帝以外的國家能用上圓弧風擋就已經是國家先進水平。
當然,圓弧式風擋在七八十年代也不是在所有地方都全面超過三片式風擋,至少三片式風擋在光學透光性上就比較好,可以比較真實的反映出光學效果,與之相比下的圓弧風擋。是在先天上就有些不如。
但好在經過不斷改進之後,圓弧風擋以其強有力優勢順利淘汰了老式的三片式風擋,在JF…17上面就是這種情況,新一代技術製造的圓弧風擋已經可以做到全方面優於三片式。
試飛員在這個時候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發動全身的感官系統,終於在第一時間感覺到了後機輪和地面的摩擦,保持這種接觸並向前滑行,直到速度降低到了要求的時速。這才把機頭壓下去,使得前機輪也可以是穩穩地著地。
後面的制動繼續滑行就沒有什麼好看的。唯一的亮點在於JF…17用於是用了碳碳剎車片,剎車制動效果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使得飛機在降落中的地面滑行階段也不再需要放出減速傘,直接就可以完成快速減速。
而沒有了減速傘之後,也就可以將原本安裝減速傘的地方裝上紅外誘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