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說的是,屬下也想到了,若是徵收歷年拖欠的農業賦稅,肯定會引發大規模的反彈,就連淮北各地的百姓都無法承受,更不用說北方各地了,不過朝廷的邸報說的很是明確,已經將拖欠農業賦稅的百姓歸結為刁民,如此嚴重的定型,若是總督府不予以執行,怕是會引發更多的風波。」
徐望華說到這裡的時候,鄭勛睿微微嘆了一口氣。
「我知道,此舉不僅會引發朝廷的關注,更是讓其他的巡撫有著不小的壓力,弄的不好讓總督府被孤立起來,不過與穩定局勢比較起來,這一切都不算什麼,我相信,不要多長的時間,朝廷就會明白,所謂徵收歷年拖欠農業賦稅的舉措,是大錯特錯的。」
徐望華看了看鄭勛睿,稍稍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了。
「南京戶部尚書楊大人也來信了,說是漕運總督府做出的決定,已經影響到應天府各地,就連劉宗周大人都感覺到為難,劉大人也覺得徵收歷年拖欠的農業賦稅,此舉是不合適的,但朝廷已經做出了決定,南直隸還是必須要執行的。」
話語說到這裡,鄭勛睿的神色也變得嚴肅起來了。
「徐先生,關鍵時刻,應該堅持的原則,我們決不能夠放棄,不徵收歷年拖欠的農業賦稅,是為了維持淮北的穩定,包括陝西和復州等地的穩定,該承擔的壓力,總督府來承擔,我倒是擔心,北方各地怕是會在短時間之內出現大亂的局面。」
「陝西曾經是流寇最為集中的地方,朝廷一直都認為陝西民風彪悍,刁民太多,可他們為什麼沒有想到,陝西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大量流寇的,也就是在崇禎元年,朝廷決定徵收歷年拖欠的農業賦稅的時候,北方遭遇到太多的天災,老百姓無法活下去了,生活難以為繼,難道朝廷那些大人不知道嗎,如此的情況之下,不想到救濟,還在盤剝百姓,這不是逼著人家造反嗎,這就是典型的。」
「鄭家軍剿滅流寇,也有好幾年時間了,眼看著局勢慢慢的平復下來,如此情況之下,不想著很好的安撫百姓,讓百姓能夠活下去,卻趁著這個時候,再次的徵收拖欠的農業賦稅,這豈不是再次逼著百姓造反,難道有些人想著大明天下大亂。」
「為了百姓能夠活下去,為了大明江山,哪怕是承擔朝廷的責罰,我也認了。」
徐望華離開之後,鄭勛睿陷入到沉思之中。
這一次總督府下發的文書,可能會引發軒然大波,當然也可能沒有多大的事情,他一直不明白,皇上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定,這種自毀江山的決定,若不是昏聵到了極點,是不可能做出來的,難道這一切都意味著,他與朝廷決裂的時間,已經提前了嗎。
從總體的局勢來說,鄭勛睿暫時還不能夠與朝廷決裂,實際尚不成熟,若是徹底穩定了淮北的局勢,徵收到大量的商貿賦稅之後,那個時候與朝廷決裂,鄭勛睿就不用過於擔心了。
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奏
儘管穿越十年時間,但鄭勛睿的思維,還是有著幾百年之後的痕跡,他已經完美的融入到明朝崇禎年間,對於很多不符合常理的事情,也有了不一般的認識,畢竟不是幾百年之後,百姓的素質和文化,不可能比較,很多不能夠忍受的事情,還是默默忍受,這種忍受的程度,是幾百年之後的人無法想像的事情。
儘管有著古今結合的優勢,但在有些方面,鄭勛睿的判斷還是出現了偏頗,最為明顯的就是在徵收歷年拖欠的農業賦稅這個事情方面。
按照鄭勛睿的認識,一旦大明各地開始徵收歷年拖欠的農業賦稅,一定會出現大亂的情形,畢竟老百姓沒有飯吃,肯定會騷動,但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各地的情形依舊是穩定的,就連活動在山西、河南、四川和湖廣一帶的流寇,也沒有太多的訊息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