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南部還可視為曹操故意使孫劉兩家為爭荊州內鬥的話,今日曹仁固守襄樊則關係到曹操戰略主動權的存亡。曹操也看到了這一點,不僅令曹仁堅守樊城,還立即派遣于禁、龐德帶大軍馳援。誰料到關羽神勇,外加天降大雨有如神助,于禁所督七軍全部被水淹沒,于禁被俘、龐德被斬。這是關羽戎馬一生中最輝煌的勝利、也是最後一場勝利。史書稱“羽威震華夏”。以至於曹操差點要把都城遷到鄴城以避鋒芒,在司馬懿、蔣濟的勸說下才作罷。這是荊州引發的第一場血案。
但就是在劉備陣營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誰也沒有想到,孫權開始行動了,劉備和關羽也將要為他們魯莽的軍事行為付出代價。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到實施兩路並進中原的戰略時有兩個前提條件,一個是和好孫權,一個是待天下有變。但這次關羽的北進並沒有建立在這兩個條件的基礎上。曹操還活著,北方尚且穩定,天下並未“有變”;另一方面,自上次邊境衝突之後,孫劉聯盟已名存實亡。而關羽北進節節勝利對於孫權集團無疑是一個壞訊息,這意味著他收取荊州將更加遙遙無期。聰明的曹操也看到了這一點,他要利用孫權給荊州解圍。於是誰也沒有想到,曾經的仇敵居然結成了秘密聯盟,刀鋒統統對向了尚沉溺於勝利喜悅中的關羽。就在這一年冬天,悲劇發生了,從武夫起家的都督呂蒙襲取了江陵、公安,抄了關羽的後路,而北邊曹操也親自率軍南下解圍。關羽兩面受敵,進不能取荊州、退不能返巴蜀,終至殞命。這是荊州引發的第二場血案。
關羽之死和荊州陷落導致了孫、劉兩家徹底變成了仇敵,劉備稱帝后便急不可待地舉益州之兵報復孫權。為關羽報仇是其名,而奪回荊州是其實。此時的劉備已經是六旬老人,不再像他當年百戰挫折時那般冷靜和理性。他此刻所作的是比當年曹操更瘋狂的軍事行為,面對的是比當年周瑜更年輕的東吳都督陸遜,而收穫的則是比當年火燒赤壁更為慘痛的火燒連營。第二年劉備就在永安宮連氣帶病地駕崩了。此後數十年,戰爭的中心轉移到了秦川和隴西,經過三次血腥的洗禮,荊州才以劉蜀集團的完全退出、魏吳南北平分的結果取得了久違的和平。
下一章:赤壁飲恨——曹操的最後十二年 。。
赤壁飲恨——曹操的最後十二年
赤壁之戰後,曹操又活了十二年才死去。這十二年間曹操打過勝仗、也打過敗仗。擴充了地盤,也丟過地盤。總而言之,曹操雖然還不遺餘力地為自己一統天下的夙願而努力著,但他似乎自己也明白,赤壁大敗使他有生之年永遠喪失了這個機會。
渭水之戰是最艱難的一戰。曹操遭遇了年輕氣盛的西涼錦馬超。馬超的武勇讓曹操回想起當年不可一世的呂布,也使他在戰爭之初吃了不少苦頭。但正如呂布一樣,缺乏必要的謀略而騁匹夫之勇,想戰勝曹操這樣的敵人簡直就是痴人說夢。曹操收復了關中和隴西,才算完成了北方真正的統一。
漢中之戰是最遺憾的一戰。曹操趕在劉備之前奪取了漢中,扼住了益州的咽喉。這本是戰略上的一次大主動,但曹操卻沒能把握住時機,讓這種主動慢慢轉變為被動。直至在丟掉了愛將夏侯淵後,又丟掉了整個漢中。
濡須口的拉鋸戰是最無意義的戰爭。孫權以積極進攻的姿態保衛進的基地建鄴,而曹操也不能放棄淮南這片南北方之間的“中間地帶”。雙方在這裡的多次交兵使雙方都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對於曹操來說,更是耗費了大量無意義的精力和兵力,也許在戰爭結束後他得到唯一的收穫就是認識到了沒有周瑜的孫權依然不可小覷的事實,從而長嘆一聲:“生子當如孫仲謀。”
襄樊之戰則是最有戲劇性的一戰。正如前文提到的,在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的威壓之下,曹操對與孫劉矛盾巧妙地利用居然給戰場來了個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