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矮星不是一個固定模式,它本身還分階段。早期的白矮星,也許先失去光亮,因為表面那一層會燃燒殆盡而冷卻,但內部還在繼續燃燒所以溫度還保持高溫。中期白矮星,沒有光亮也漸失溫度。晚期白矮星,沒光亮沒溫度。至於體積,早期白矮星也許被非常厚的雲層所包裹,體積很大,外面密度低裡面密度大,實體較小。中期白矮星,雲層漸消散,實體的體積比早期大一些,因為雲層中的塵埃會降落並堆積。晚期白矮星,沒有云層,實體比中期大,塵埃已全部降落堆積。末期白矮星,會相對收縮一點,因為堆積的塵埃慢慢凝結成土地或岩石,體積小了,密度增了。但是不會縮到早期白矮星那麼小,它會比晚期白矮星小一些,卻比中期白矮星大一些。
白矮星有可能表現出脈衝星的某些特性。具備強輻射,同時,一會兒大一會兒小,不停伸縮。如果白矮星會忽大忽小,那恆星的衰變在“紅巨星”階段後就不會遵循越來越小的規律。
不同型別的行星,組成成分各不相同,所以,自然死亡的過程和結局也會不同。恆星的組成成分也是相異的,不同的恆星,死亡過程和最終的結局也不會一樣。
有的恆星死了,變成固體星球,有的恆星死了變成氣體星球。這一點非常肯定。至於它是否會變成液態星球,就像是否會變成晶體那樣完全沒有確定性。
所以,白矮星究竟是什麼?它變得飄渺起來。拋開質量不談,“佐伊”確實有五種情況。
“它的質量不足太陽的8%,也許曾經也不曾達到過太陽質量的8%。”我說。
“要麼是褐矮星,要麼是普通的行星。”他/她說。
我吃下最後一口冰激凌。抬頭看見他/她嘴角沾著一點黑森林蛋糕,看起來像一隻蒼蠅。我取出紙巾擦了擦自己的嘴,把紙摺疊好放進上衣口袋,一切資源都要重複使用。一張紙,需要用三次,一次用來擦嘴,一次用來擦手,一次用來……
我把冰激凌杯放進椅子旁的回收箱,開啟了黑森林蛋糕,嚐了一口,味道不錯。他/她也取出紙巾擦了擦嘴,然後把它摺疊好放進上衣口袋。那隻蒼蠅壯烈犧牲。他/她把蛋糕盒扔進垃圾桶——蛋糕盒無法被回收利用因為它是紙質不能被清洗——吃了一口白玫瑰冰激凌。也許他/她心裡也正在想“味道不錯”吧?
“普通行星的可能性較大。”我說。
“那顆小綵球很奇特。”
“那顆小彩珠確實不同尋常。”
它叫羅伊,想到這裡,我的臉漲得通紅。當時我沒有覺得窘迫,我以為我戴著面具,我忘了我已經很久沒戴過面具。
“也許它曾是顆恆星,比如紅矮星。”
我被蛋糕嗆了一下。輕輕咳了咳。
“不排除這種可能。”我說。
他/她的想法太驚人了。這一切,瞬間都說得通了。雖然還是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是,有時候我們只需要一種合理性,於萬千不合理性中總也不肯退讓的一種合理性,以它不堪一擊卻無法被忽略的姿態存在於那裡。
紅矮星發展到最後核心會停止發光的。跟像團煤球般的“佐伊”倒是有幾分相似。但是“佐伊”的內部溫度非常高。
“恆星最終會降級成其它星球的衛星?”我問。
“也許會也許不會。”
“它在圍繞那兩顆大星球公轉?”
“不是。發生了跌落與偏移。”
“什麼樣的跌落和偏移?”
“還有碰撞。”
“偏移總是由碰撞引起。”
“不是那兩顆星相互碰撞產生了現在這樣的局面,它們倆肯定碰撞過,但是這一切不是由那一次碰撞引起,而是另一次碰撞。”
“來自外來星體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