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構成了威脅,因而不待條約簽字,巴夏禮等即退出會場,返回軍營。
談判受挫,並不是談判失敗。
載垣與穆蔭慌了,立即通知駐紮通州東南張家灣的僧格林沁,僧氏則立即作出快速反應,率部出動,在中途將英法使團攔住,且扣押巴夏禮以下39人,火速送北京拘押。
聞談判代表被拘,額爾金大怒,當日即率聯軍先頭部隊四千多人強攻張家灣。僧氏揮軍抵敵,不支,潰退,聯軍遂佔通州。
八月七日(9月21日),英軍進逼北京最後一道防線八里橋。僧格林沁部與勝保部合兵過萬,共同禦敵。勝保紅頂黃褂,騁而督戰,但敵不住聯軍的快槍火炮。勝保負傷,僧氏敗走,一千多蒙古騎兵血染沙場,聯軍則直薄北京城下。
戰爭已沒有懸念了,剩下的是放人,和談,簽約,燒園。惹禍的皇帝在八月八日(9月22日)逃離北京,奔向熱河;惹禍的載垣、穆蔭等人也都加入了護駕的佇列;同樣惹禍的僧格林沁則在奪了三眼花翎、褫領侍衛內大臣及都統的光彩頭銜後,戴罪統兵,防衛京師。和談,這枚最燙手的熱山芋傳到了恭親王奕訢手中。
圓明園燒了,《北京條約》簽了,在《天津條約》的基礎上,新的條約給英、法列強帶去更大的經濟利益。
你可以批判“帝國主義”貪得無厭,但首先你也要承認是“封建主義”不斷地引火燒身才加劇了中國的國家災難。哪一步棋都可以言“和”,但天朝上國不屑言和、不容言和、不會言和,終於讓列強贏得了所有的棋子,這才認輸。
僧格林沁的宿命或許就叫“利器自傷”。他是清王朝的股肱大臣,正是這位一字並肩王一誤再誤國家大事;他是常勝將軍,因勝而驕,故敗於洋兵而死於土寇。回到將軍與戰爭的本題,僧格林沁所有的豐功偉績都是以犧牲將校士卒的生命為基本前提的。據美國人斯特林?西雷格夫統計,從北塘登陸至八里橋爭奪,英法聯軍與清軍凡五戰,死亡僅二十人。僧格林沁的部眾,至少死五千人!明明是一場屠殺,驅伍飲血,豈為仁者!
八月二十二日(10月6日),法軍繞城而北,進入圓明園。次日,英軍亦闖入園區。皇帝沒抓到,卻意外進入他的寶庫。大搶十餘日後,英軍於九月五日(10月18日)在其專使額爾金授意下點起了第一把大火。火燒三日不熄,圓明園玉石皆焚。有人說是英法入侵者在向咸豐皇帝發洩仇恨,有人說是搶劫者在掩飾罪證。圓明園為康熙帝始建(康熙四十八年,即1709年),中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帝增益,因而它的實際價值遠遠超過興修帑銀兩億兩。
園毀了,條約還要續簽。條件更苛,賠款更多,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本書的關注焦點,雖為“尚武精神”的消長,但在追索這一目標時,作者總是驚異於每每在“尚武精神”垮塌之前,“國家智慧”早已解體。這也提醒世人,中國的強國夢不但要以煥發百姓的雄傑之氣為前提,也應以培育治國者的上乘才智為根本——愚弱的首領,擔負不了大國崛起的重任。
[註釋]
① 吳相湘《明清宮廷實紀》。
② 《清史稿?葉名琛傳》。
③⑧ 《清史稿?徐廣縉傳》。
④ 王鐵崖《中外舊約章彙編》,三聯版,第一冊P31。
⑤ 總稅務司編《中外條約協定彙編》第一卷P160。
⑥?輦?輵?訛 《清史稿?耆英傳》。
⑦ 《清朝野史大觀》之“粵人嚴禁洋人入城”條。
⑨⑩ 王鐵崖《中外舊約章彙編》,三聯版,第一冊P56、P36。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不能承受之“勝”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