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父親的祖上從清朝初年起,就開始在北京定居了。父親可以稱得上是個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從父親平日的言談舉止、舉手投足,可以清楚地看到老北京人的特徵,它是將質樸和誠懇、執著和熱情、謙虛和寬容、開朗和友善融為一體的協調的人性特徵。
父親一生很少離開北京。他的一切都是在故鄉的這片熱土上得到的。
父親自幼就是個歷史迷,特別是對中國歷史情有獨鍾。幼年時候的他,從酷愛歷史小人書起步。讀書識字後,便更加如飢似渴地讀史書。上初中三年級時,他已通讀了二十四史,從而更堅定了要走研究歷史學這條路的決心。1950年,父親高中畢業,為了能作他最崇拜的著名歷史學家陳垣的學生,考入了輔仁大學歷史系。大學生活帶給父親最快樂的事是有一個書源豐盛的圖書館,那裡的所有的史書,父親都一一瀏覽過。他在大學求學期間,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圖書館和舊書店裡。很快,在名師的指導下,父親將自己的研究方向定在中國近代史上。1953年,父親被調入中國革命史教研室作資料員。父親對此項安排,心滿意足。原因是資料室不僅藏書豐富且資料繁多,父親由此有了一個博覽群書的好環境。那時的父親乾脆住在資料室中,終日與史料為伍。1954年,父親被派到北京大學哲學系進修,短短的幾年中,父親通讀了《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反杜林論》、《唯物論與經驗批判論》以及上百種歷史和哲學方面的期刊雜誌。
1956年,父親回到北京師範大學執教,迄今為止已有五十多年的歷史。在這半個多世紀的歲月裡,父親在教學和研究的兩個園地中辛勤地耕耘,付出了他全部的心血和智慧。
父親講課時,永遠是嚴謹而不失風趣,悠然而又神采飛揚。他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歷史,講得出神入化、深入淺出。他總能讓他的學生進入一個引頸張目、全神貫注、如沐春風的狀態,從而把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種子,播進了每個學生的心田,點燃了他們求知的慾望以及對於理想的追求。除此之外,他還指導過一百多名的碩士生、博士生、國內外訪問學者。這些弟子,現在有很多已學有所成,在學術界和其他領域裡成就非凡。
父親的第一本書《李大釗同志革命思想的發展》發表在1957年,從那時起到如今,父親的傑作層出不窮。其中著名的論著有《唯物史觀與中###史學》、《中國共產黨思想史》、《毛澤東思想概論》以及八十萬字的《靜如文存》等等。
父親不僅專心一意教書、搞研究,同時也十分關注中共歷史學界的發展和變遷。為此他又擔任了許多重要的職務,諸如中國中###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李大釗研究會副會長、北京黨史學會會長等等。父親忙,忙得心甘情願。
中國歷史的發展經歷了種種的磨難,可是父親卻不為世俗所左右。他以豁達的人生態度,持之以恆地走在他教書育人、學術研究的路上。他最終成了一名碩果累累、弟子成群的知名歷史學家。
父親的學生們在2003年出版了一本題為《張靜如學術與教育思想研究》的書,裡面記述了許許多多有關父親一生的卓越貢獻。然而,作為女兒,我想用一種極輕鬆的筆調,告訴人們一個實際生活中的父親張靜如。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六、驀然回首(8)
父親也是一個有血肉之軀、吃五穀雜糧的人。無論他在外面是怎樣一個偉大和傑出的歷史學家,回到家裡,卻永遠是那個待人厚道、平和慈祥、幽默風趣的人。
我小的時候和父親並不親。父親對於童年時的我,僅僅是一個抽象的名詞。原因不是別的,而是因為我長年生活在外祖父母身邊,父親在我的生活中總是處於一個可有可無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