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一七六引並作“日曆”,俱其證。扆(yǐ椅):門窗之間的屏風。《爾雅·釋宮》:“戶牖之間謂之扆。”扆坐:君王的座位(座後有屏風)。古代君王的座位設在戶牖之間。
(6)傍顧:向旁邊一看。
【譯文】
假使蓂莢生在殿堂上,君王坐在門窗之間,觀察蓂莢的生長情況以此知道日子的多少,這才差不多可以說是有益的了。現在說蓂莢沿著臺階生長,就是長在殿堂之下了。君王的殿堂,墨子說堯、舜的殿堂高出地面三尺,儒家認為這還說得太低了。假使殿堂就是這樣吧,高出地面三尺的殿堂,蓂莢長在臺階下,君王想看這些蓂莢,是不能夠從門窗之間看到的,必須到堂前才能看見它,才會知道有多少片莢。起身去看殿堂下的蓂莢,這和把日曆掛在君王座位附近,君王向旁一看就能見到相比,哪一個更方便些呢?天生祥瑞之物是想以此來使君王快樂,必須起身檢視才知道日子多少,這是上天生出麻煩的東西給帝王添累贅啊。
【原文】
52·8且莢,草也。王者之堂,旦夕所坐,古者雖質(1),宮室之中,草生輒耘(2),安得生莢而人得經月數之乎?且凡數日一二者,欲以紀識事也(3)。古有史官典歷主日(4),王者何事而自數莢?堯候四時之中(5),命曦、和察四星以佔時氣(6)。四星至重,猶不躬視(7),而自察莢以數日也?
【註釋】
(1)質:樸實。
(2)耘:鋤草。
(3)紀:通“記”。識(hì志):通“志”。紀識:記錄。
(4)典歷:主管曆法。主日:負責記日。
(5)候:觀測氣候。四時:春夏秋冬四季。四時之中:指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這裡泛指節氣。
(6)曦和:指曦仲、曦叔、和仲、和叔四人。傳說他們在堯時負責掌管天文,測定四時。四星:參見14。5注(13)。佔時氣:測定四時和節氣。
(7)躬:親自。
【譯文】
況且蓂莢是一種草,君王的殿堂是他早晚要坐的地方,古代的人雖然生活樸實,宮室裡面,長草了就要鋤掉,怎麼能夠長出蓂莢來並讓人可以從月初到月底都去數它呢?而且凡是計算日數的目的,都是為了用來記事。古代有史官主管曆法負責記日,君王為什麼要親自去數莢片呢?堯要測定四季的中分之日,就授命曦、和他們四人觀測四座星宿據以測定四時和節氣。觀察四星的出現事關重大,君王尚且不親自去觀察,反倒會親自去察看莢片來計算日子嗎?
【原文】
52·9儒者又言:“太平之時,屈軼產於庭之末(1),若草之狀,主指佞人。佞人入朝,屈軼庭末以指之,聖王則知佞人所在。”夫天能故生此物以指佞人(2),不使聖王性自知之,或佞人本不生出,必復更生一物以指明之,何天之不憚煩也(3)!
【註釋】
(1)庭之末:指殿堂的臺階下。《田俅子》:“黃帝時有草生於帝庭階,若佞臣入朝,則草指之,名曰屈軼,是以佞人不敢進。”
(2)故:有意識地。
(3)憚(dàn但):怕。
【譯文】
俗儒又說:“太平之時,屈軼生長在殿堂的臺階下,形狀像草一樣,主要指明誰是佞人。佞人進入朝廷,屈軼就在殿堂的臺階下把他指出來,聖王就知道佞人在什麼地方了。”上天能夠有意識地生長這種東西來指出佞人,不讓聖王天生就能識別佞人,或者使佞人根本不能出生,一定要再另外生出一種東西來指出佞人。為什麼上天這樣不怕麻煩呢?
【原文】
52·10聖王莫過堯、舜,堯、舜之治,最為平矣。即屈軼已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