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普頭上冒汗了。
詔書下達,趙匡義又將趙普喊來,呵責道:“荊湖江浙淮南諸州,每年上供錢帛,但這些官吏怎麼想的,看到那個百姓有錢,便讓他押運錢糧進京。他們個個老實愚魯,無御下之術,而篙工船伕,皆頑猾之輩,這些高戶如何是他們對手,這讓多少百姓因此破產,真是人間悲劇啊。”
趙普一聽整傻了眼。
這幾個地區非是廣南,實行了免役法,按照宋朝役法,皆是三等以上戶擔任差役,不讓他們押,讓誰來押運?
但知道趙匡義是在雞蛋裡挑刺兒,只好含糊地寫了一道詔書,詔自今直遣牙吏,勿復擾民。牙吏還不是高戶擔任的?
然而趙匡義也急了,老先生,非得讓朕將話說白了你才走了。
因此刻意將所有大臣留下來,當著大家的面說道:“國家事不能以大小相待,都有利害,朕近來比閱,看到削藤者每條削去十之七八(指運到京城做傢俱的稅藤與貢藤),但藤只產於南方,從七八千里外運到京城,多麼的不容易!朕又看到作坊制兵器,鐵僅用了一半。如果只上交貢藤條可用的那部分,如果將鐵打造成兵器再上交,豈不是減少了百姓的勞役?天下無限利害,官吏卻不能替朕經度。此固小事,當有大於此者,卿等思之。”
話外之音,你這個宰相怎麼當的?
趙普,你還不明白嗎?
趙匡義要吐血了,話說到這份上,趙普還是不肯遞交辭相書。(未完待續。。)
第三百八十七章 好人
“宋卿,可有增財之法?”趙匡義在樞密院問宋九。
“陛下問臣河工之策,臣也說了,代價並不高,雖不是治本良策,但也算是用最小的代價來治標,爭取緩衝時間。滑州房村韓村堤決,千里之地,皆成汪洋。無數百姓,流離失所,百姓苦難,國家也遭到重創。”
“是啊。”
趙匡義心道,所以朕才著急啊,你說有斂財的辦法,這一思考就是好幾個月,居然也沒有訊息。
“陛下,此策都不能執行,況且斂財之策,臣說了不能執行,相反的會成有些人攻擊的目標,何苦說之。勿以人而害事,可現在因人害事,不顧國不顧家,臣失望也。”
“河工……若是依然之見,當以何人勝任,趙孚如何?”
“趙孚?若是朝廷有意河工,上達河中,下達大海,一千多里河岸,幾千里長堤,各條河段地形河流不同,施堤手段不同,趙孚能力欠缺了。只有一人能夠勝任。”
“誰?”
“王明?”
趙匡義沉思。
確實只有王明才行。
懂水利的大臣不少,包括郭守文,他在韓村堵決口,結果前面堵上,房村缺口更大,還在哪兒折騰未回來呢。也不是怪他,今年黃河汛期太大太長了。
趙孚勉強能湊合,還有數人,即便是宋九,都能找出十幾個人選。
但這個規模太大,還有一條。那就是錢。
這麼大工程,得用最小的代價完成它,何其容易。因此宋九推薦王明,無他,因為嶺南。在嶺南他與王明擔任轉運使,做了許多實事,包括水利。兩人那時手中要錢無錢,要糧無糧,因此每天都有書信往來,精打細算。嶺南一行。為宋九與王明積累了許多經驗。王明又在三司擔任官員,熟悉國家財政,無疑是最佳人選。
趙匡義想了一會說:“王明確也不錯。”
然後看著宋九。
宋九不做聲。
趙普在,俺不會說。
這也是逼趙匡義將趙普弄下去。
宋九不想這樣。可到了這一步。趙普還不下去。一旦反彈過來,自己將會死無葬身之地。
趙匡義默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