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
許多人對先進社會的婦女解放運動感到難以理解,而且認為印度沒有這
種需要,因為我們有一部分婦女已在各個領域身居要職。婦女解放運動一方
面表明婦女是一支獨立的隊伍,另一方面,也表明它是長期受欺辱者的運動
和鬥爭的組成部分。
我們知道每個胎兒都是由遺傳基因構成的,因此每個嬰兒不論男女,都
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男性和女性的特點,其性格和才能是受社會環境、教育以
及家庭和親友的影響而進一步形成的,種族優越感或性別優越感都過時了。
所以,婦女解放運動不應該退步為男人和女人之間的某種對抗,也不應該導
致把婦女看成另一種人。我們不想仿效男人,也不為少數婦女謀求高位。
我們需要有真正的平等機會來發揮我們的潛在才能,結束在訓練、教育
或社會輿論方面對婦女的歧視。顯然,在習性和才能方面差別還是有的。難
道在男子之間就不存在這些差別嗎?在談及世界某些部分的男人特別是亞洲
和非洲的男人時,人們不是也提出了這些論點嗎?
文化和教育,儘管還不普及,但已經開闢了新的前景,個人在家庭、社
會和國家事務中要求有更大的發言權。這種願望與比較僵化的舊的權威觀念
發生衝突。在從前,也許有某種充分理由來明確規定社會各個階層的職責,
並把婦女置於從屬的地位。在這一點上她們預設了,因為男人是捍衛者和保
護人。但是如今社會更加複雜多變,任何人都沒有理由綁在特定的職業上。
男人不全都當兵或從事艱苦的體力勞動,有許多男人就擠進了歷來由婦女擔
任的工作。城市生活現代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小家庭的建立,使得男人們對
自己的妻子要求更多,如果不是在工作方面;至少也是要求她們成為好伴侶,
並對男人們的問題有深入的理解。教育、悠閒的生活、節制生育以及減輕家
務勞動的現代化設施,促使婦女考慮廚房和家庭以外的事情,因此,當前有
利於建立一種新型的夫妻和諧關係,這種關係為雙方成為平等的夥伴併為履
行他們的職責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多少世紀以來,印度婦女一直在自覺或不自覺地為儲存、恢復和發揚我
們的傳統和文化作出貢獻。今天每個家庭都受到來自各個方向的變革之風的
襲擊。我們怎樣才能取得進步而不被變革之風所捲走呢?我們的未來在很大
程度上取決於印度婦女是否有智慧與能力去識別應當尊重什麼和拒絕什麼;
取決於印度婦女有沒有能力把我們傳統的精華與現代智慧的結晶協調起來。
選自《甘地夫人自述》
卡羅琳·伯德
卡羅琳·伯德
美國學者,婦女問題專家。1934年獲威斯康星大學文學碩士學位。此後
先後擔任過《紐約商業週刊》、《新聞週刊》、《財富》等雜誌的編輯。1972
年任拉塞爾·薩奇學院教授。1977年起擔任西里瑟夫大學教授。有關婦女問
題的著作甚豐。主要有:《無形的創傷》(1969年)、《被壓迫婦女》(1968
年)、《職業婦女》(1976年)、《婦女想要什麼?》(1979年)、《雙重
工資》(1979年)等。
本篇是
1977年
6月
4日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