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柳扶風道:“就算你兩兄弟能夠做到,昨天要是和你們來了,我老太婆哪有這個本事?。”
上官遙胸有成竹地道:“婆婆,這事絕對有辦法。”
李鶴疑惑地道:“這功夫,如何馬上能練得出來,估計你兄弟倆也不是一天兩天練成的。”
“我說,李大俠,你這就外行了,這樹再高,總也會有個頭,不走下邊,走上邊,不就如同在平地上一樣了,平地上,婆婆的輕功稍微比我們快些,所以她也能做到。”
柳雲燕道:“可這是六十里呢!”
李路白道:“這個不難解釋,我們現在是在這林中繞行,當然有六十里,上邊可以走直線,因此可以省下許多路程。”
上官遙道:“不錯,李大哥說得對,從上面走,其實只有八里,來回也就一十六里(注:以現代的公里來計算,一個來回約有八公里),一炷香的時間夠了。”
柳扶風道:“難怪以前,我老太婆抓你們倆,你們就是往這裡邊跑,總是不從上面走,把我老太婆都給弄糊塗了。”
上官遙道:“婆婆,就連在平地上,你一時半會也沒那麼容易抓到我們。如果從上邊走,我們跑不了的時候就往下跳,只要到了下邊,你對我們還有辦法嗎?”
柳扶風道:“這倒也是,我老太婆從來就沒有服氣過任何人,不過你兩個的輕功,老太婆不服也不行了!”
柳雲燕道:“彆嘴硬了,昨天不也抓到了嗎?不也是在林中嗎?”
上官遙道:“昨天,那不是密林,如果是密林婆婆哪會有辦法抓到?”
張天柱道:“說到輕功,我一下想起,通海節度使段思平的‘神走三紗’,也很厲害。”
上官遙道:“厲害個屁,他那是笨,水上無踏浪功夫不算,連用個踏足都那麼麻煩,何必用‘三紗’,‘一紗’都可以,多翻幾個跟斗就是。”
上官逍道:“那又何必翻呢?跳高就可以。”
李鶴道:“如果是李鶴,就會用‘兩紗’,踏在腳下,就可以走。”
柳雲燕道:“李大哥的‘疾走三江’,有踏浪之功,又何必用得到呢?”
柳扶風解釋道:“燕兒,你錯了,李兄弟的‘疾走三江’和婆婆的‘神渡四海’,都必須有大浪或流水的牽引力才可以。”
柳雲燕道:“婆婆又捨不得教我,來說這話。”
柳扶風道:“婆婆不是不教你,只是你的腳力還不夠練這種功夫。”
李路白道:“‘神渡四海’和‘疾走三江’有區別嗎?”
李鶴耐心地解釋道:“這‘神渡四海’和‘疾走三江’本來就是同氣連枝,都是古代全真五祖之一的呂洞賓所創,只是後來的傳人,不知道什麼時候把它分成了兩派。不同之處在於,‘疾走三江’主要計較的是速度和平穩,特別是其中的一招‘逆水行舟’,更是計較平穩,遇到迎風使用‘逆水行舟’就更需要把握得住,使用時需要時常貼於水面。‘神渡四海’大概計較的是,腳尖觸浪的時候使用力度的技巧,腳尖每點選觸浪一次,就可以騰空走上一會,依此反覆輪迴,就可以行於水面了。相同之處就是,兩者都需要波浪或水流的牽引力,只要有了其中一個條件,稍微變換方法,都可以在江面和海面上使用,如果在地面上使用,速度都可以提高一倍以上。”
柳雲燕越發好奇地問道:“那洱海上為什麼用不了?”
李鶴道:“洱海波浪不大,水面少有流動,因此用不了。”
柳雲燕繼續好奇道:“那有沒有不需要這些就可以在水面上走的輕功?”
李鶴解釋道:“有,有一種輕功叫‘蜻蜓點水’,還有一種叫‘翠鳥銜魚’,不過在幾百年前就已經失傳了。”
柳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