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3/4頁)

佛法是其中之一,這方法的適用人群比較廣泛,原因是符合當時人們的風俗習慣。你讓古印度人去跑步,他們可能不太喜歡,幹一天活兒本來就夠累的,他們更願意去放鬆放鬆,於是,有一種基於放鬆的方法便逐漸成形了,它被很多人實踐,漸漸地積累了大量的經驗,那就是瑜伽。

瑜伽在古印度是一種萬靈術,幾乎每一種宗教都離不開它,每一種醫術也離不開它。一個人病了,給他吃點藥,讓他待會兒,再病就再吃點藥,再多待會兒,這就是當時的醫療技術。而宗教醫治的是一種精神心理類的疾病,所以需配備一種解答人類精神上疑惑的見解,這見解只能是原始的哲學思想,這思想可從根本上解答所有問題,後來被髮展成一種萬用型的綜合性知識,即宗教知識。當你領悟了這些知識,你的精神自然就清新了。在我看來,佛法便是這麼一種大雜燴,前提是你必須在精神上感到不適時它才可能會有效,無論佛法的修行或是理論,都浸透著古印度人的生活烙印——放鬆、放下、捨棄、舍離、離染得淨、指向光明溫暖,直至一種完全自在的無主體的神秘體驗,這種體驗當然包含一種感悟或是幻想出來的原始宇宙觀,但那是副產品,重要的是,你的精神不再感到非常痛苦了,你不疑惑了,你沒什麼問題了,你得到了一種現成兒的終極解釋,如果你相信它,你便好了,於是,佛法核心部分的任務便完成了。

當然,有的人對佛法有懷疑,那麼就按照佛法提供的程式實證一遍,正確的結果當然是佛法見識是對的。這時你便不再懷疑什麼了,你不僅精神上不會存在什麼痛苦了,相反,你安住於佛法的見地之中,感到自己什麼都明白了——其實你只是明白了佛法而已,它真正的意味是:你無須由於對世界的感知與思考而產生痛苦了,你以前之所以有苦,一定是你病了,現在,你緩過來了。

txt小說上傳分享

佛經中的概念

學佛要雙管齊下,既看理論,又要實踐,我就是這麼幹的。

實修的事兒以後談,先說說這理論吧——呵呵,我不太相信有多少人能夠真正看懂佛教的諸多理論,即使我相信有人看得懂,到了它的邏輯部分,也就是印度人用什麼方法講道理這一關鍵問題上,我猜絕大多數人都會止步。大家一般感興趣的是佛教的生活哲學部分,不費腦子還看得挺好玩,就如同現代人仍對亞里士多德的倫理學感興趣一樣——錯,那是用現代思維去曲解古人。

佛經可稱作古代印度百科全書中的一個支流,寫作者用的是當時人的思路,裡面涉及大量概念,而且是可叫人爭論不休的概念。在牛頓以前,西方的本體論者曾使用過類似的表達方式,結果每一位哲學家在講道理之前,都要把一些基本概念定義一下,連牛頓都是這麼幹的。比如,什麼是物質,物質的分類,物質與物質的關係——我們會看到一系列形容詞,什麼不過相互穿過的,不過透視的,粘著的,流動的,總之,是各種物質的分類法,這方式其實已被我們揚棄了,我們漸漸形成了一種更有效率的討論問題的方法。

可當你看佛教書的時候,這些混亂不堪的東西全回來了!你相當於回到了古代,因為佛教書也是從世界的基本元素開始講起的,我列出一些你們看看。

五蘊:色(物質),受(感受印象),想(某種表象),行(意志或別的能力),識(純粹感覺或是說一般人們具有的意識)。

“五蘊”被認為是存在的基本元素。

然而什麼是色(物質)呢?如果你關心這個問題,想把它弄清楚點,那麼最好還是落入古印度人的思維方式為好,它肯定不是你對於物質現代觀念,它是別的觀念,它有一種自己的分類法,而且在佛教內部也達不成一致——早期的“一切有部”認為物質是實有的,而晚期傾向於非實有。這種爭論我們很難插

最新小說: NBA:隊裡有詹皇,先躺一冠 網遊:敢惹他?內褲都給你偷沒了 B級天賦,一樣可以登頂 記錄地平線上的旅途 公路求生之大玩家 列車求生:無掛求生 王者:這個選手,正得發邪 傳說之下,時間線之外的人 遊戲降臨:從隱藏職業開始封神 nba最強球星詹姆斯哈登 夏日狂響曲 開局零幸運值?別慌我有任意門 雙城之戰:第九議員 校花別撩我,我只想打籃球! 網遊之獨步逍遙 絕世唐門之力挽狂瀾 玩三國志戰略版,分幣不充 神話再臨:我獲得了燭龍血脈 都重生了,還讓我從頭開始 一天不打仗朕就渾身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