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的道理講清楚。制定規則,要把道理講清楚,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擺出強權嘴臉。雖然孩子年齡尚小,不一定能完全領會這些道理,但父母平和的語氣和尊重他的態度,卻會讓他信任父母的判斷,並順從父母的要求。父母也可以嘗試著與孩子透過討論、交流等對話的方式,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孩子共同制定一些規則,這樣可以使孩子有一種責任感、義務感,並自覺自願地遵守。
⑶遵守規則要一以貫之。立下的規則,無論時間地點場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許隨地吐痰,在外邊也應不許。而不是今天這個樣子,明天那個樣子,在家一套,外邊一套。這樣只會讓孩子糊塗,無所適從。
⑷父母要以身作則地遵守規則。所有的規則不僅僅是立給孩子的,也是父母要嚴格遵守、以身作則的。例如,父母規定:吃飯時不能說話,不能躺著看書。可是父母吃飯時經常說話,也經常躺著看書。這種只要求孩子做到而父母自己卻做不到的規定,很容易產生不良後果:一是父母說了卻沒有做到,實際上是公然的“說謊”,孩子會在其他情況下效仿;二是使孩子產生父母不公平地對待自己的想法;三是使父母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⑸制定的規則必須合理。制定規則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不是為了控制。有些父母對孩子提出的要求近乎苛刻,制定的許多規則遠遠超出了孩子所能夠接受的程度,有些規則甚至是成人都難以遵守的。這樣做很容易產生不良後果:一是孩子某些合理的、正常的行為,由於父母不適當的規定而受到壓制;二是由於不適當的規定,孩子因無法遵守而使那些規則形同虛設,會使孩子產生“有些規則可以不遵守”、“父母的話可以不聽”的想法。
而更為可怕的是,有些父母制定了不合理的家庭規則,使孩子的正常行為因此而受到嚴重的束縛和壓制。例如,有的父母規定孩子不能和陌生人說話,週末不能出去玩,即使學校組織春遊也不能參加……而且,當孩子的行為與相應的規則不相符合或發生矛盾時,父母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往往不惜以犧牲孩子的合理行為為代價,甚至對孩子施以嚴厲的責罰。這種教育導致的直接後果是,要麼使孩子成為沒有了自主性、獨立性的“小綿羊”,要麼引發孩子的激烈對抗。
家教故事
李大釗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中國最早的*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李大釗幼年就喪失父母,孤苦伶仃,靠爺爺李如珍撫養,祖孫倆相依為命。李如珍是一個讀書人,對孫子十分喜愛。雖然孫子出世時,他已60多歲了,但對孫子的管教卻從不鬆懈。從孫子3歲起,李如珍就教他識字讀書,白天教、晚上問,直到學會了才睡覺。
第六章 規範孩子的行為習慣(18)
七八歲時,李大釗進入私塾讀書,但他生性頑皮、淘氣,時常逃出去玩耍。當時,他家對面有一座廟,那裡經常聚集著一群不務正業之徒賭博耍錢。李如珍擔心孫子染上這種壞習氣,一再警告孫子不許去那裡玩,但效果不是很明顯。
一天中午,到了吃飯時間還不見孫子回家,爺爺在家裡等得十分著急,猜想他又去看賭博了,只好親自去尋找。果然不出所料,淘氣的孫子正夾在一群小孩中,看得入迷。爺爺氣壞了,但並沒有發作,而是扭頭回去了。
沒過多久,李大釗感覺有點餓了,就偷偷摸摸地回到家中,不聲不響地坐到桌旁吃飯。吃完飯,爺爺把李大釗叫到身邊,嚴厲地問道:“你今天怎麼回家這麼晚啊?”
“我剛才看‘扔玩兒’去了。”李大釗誠惶誠恐地回答。
“看‘扔玩兒’是不是很熱鬧呀?”爺爺又問道。
“嗯,是很熱鬧。”李大釗小聲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