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原因,各方的掣肘問題。」
「此次作戰的總指揮是五省總督孫傳庭,有意思的是,孫傳庭沒有絕對的指揮權,他的身後還有兵部,重大的作戰部署由兵部來協調,我就有些不明白了,兵部協調什麼,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作戰到了關鍵的時刻,需要指揮官果斷做出決定,若是還請示一番,耽誤時間不說,機會也浪費了,兵部的諸位大人又沒有在作戰的現場,他們怎麼知道具體的情況。」
「你們還要注意到,孫傳庭的手中沒有尚方寶劍,這就導致他的權威大打折扣,各地的巡撫和總兵,不知道經歷多少的事宜,豈能看不出其中的問題,孫傳庭沒有絕對的權威,怎麼指揮如此龐大的作戰,各地巡撫只要背後找一個小的麻煩,或者臨陣推脫,孫傳庭就無可奈何,等到他稟報朝廷,一番調查下來,怕也是不了了之,且孫傳庭還得罪了諸多的巡撫總兵,再也不可能從容指揮作戰。」
「至於各地的巡撫和總兵,那就不用多說了,他們首先考慮到的是自身。」
「第三個原因,北方大規模災荒的影響。」
「這是我認為最為重要的原因,北方災荒形成的損失是慘重的,老百姓掙紮在死亡線上,北方餓死的人無數,更多的農戶無奈之下聚嘯山林,朝廷首先需要平定北方災荒之局面,接下來才能夠考慮到四正六隅的作戰部署。」
「朝廷軍隊的戰鬥力不用多說,他們的軍紀就那樣,朝廷沒有盡力救濟災民,軍隊的軍紀不是很好,剿滅流寇就得不到百姓的支援,一面剿滅流寇,一面有大量的流民加入到流寇隊伍之中,朝廷哪裡有那麼多錢糧的投入,況且這些錢糧,悉數來自於賦稅,如此大規模的征伐,朝廷肯定會臨時增加賦稅,讓老百姓更加的陷入到絕境之中。」
「不得不說這是很具有諷刺意味的,俗話說得好,標本兼治,才能夠徹底解決問題,可笑朝廷那麼多的大人,為什麼不看看陝西、復州等地的情形,為什麼不看看南直隸的情形,這些地方為什麼沒有流寇,亦沒有土匪,歸結到底一句話,朝中大人首先想到的是自身的利益,至於說朝廷之利益,不是他們思考的範疇。」
「如此的情形之下,四正六隅的作戰部署,能夠獲得成功,那真的是天大的笑話。」
周遭安靜下來,鄭勛睿的分析一針見血,四正六隅的作戰部署的確是很不錯的,可惜客觀條件的限制太多,讓四正六隅的作戰部署成為一個美麗的童話,僅僅是好看而已。
可以想像,朝廷四正六隅作戰部署一旦失敗,將會面臨什麼樣的局面,邊關出現危險,北方更加的動盪,甚至影響到南方,實力逐漸增強的後金韃子,也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有可能再次進入北直隸劫掠,不知道那個時候朝廷靠什麼來維持和支撐。
第六百七十三章 剿餉
崇禎十三年六月底,皇上下發聖旨,加收剿餉。小說鄭勛睿看著桌上的敕書,想起明末三餉,明末三餉為遼餉、剿餉和練餉。
遼餉自萬曆四十六年就開始徵收,名義上是為了遼東的戰鬥支出,平均每畝地加徵九厘,崇禎四年的時候,又提高到每畝地一分二厘,每年可以多徵收農業賦稅六百六十七萬兩。
皇上下旨開始徵收剿餉,就是對付流寇的,每畝地增加五厘,全年可徵收兩百八十萬兩。
至於說練餉,因為鄭勛睿的穿越,迄今尚未開始徵收。
鄭勛睿明白,這肯定是楊嗣昌的意思,十面埋伏、四正六隅的戰役,需要大量的錢糧,朝廷拿不出來那麼多的錢糧,於是負擔就轉移到百姓的身上去了。
嚴格說起來,明朝的農業賦稅,並不是特別重的,與之後的清朝比較起來,不算是特別多,且大明的官吏一直都呼籲朝廷不應該與民爭利,必須要藏富於民,更因為明太祖朱元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