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農民的辛苦,故而賦稅定的不高。各級的官府若是嚴格按照賦稅之要求徵收,絕大部分的農戶是能夠承受的。
可惜實際情況絕非如此。
崇禎年間大規模的災荒,已經將百姓逼到了絕路之上,很多地方赤地千里,就算是朝廷免去這些地方百姓的賦稅,百姓都是活不下去的,故而增加剿餉,等同於飲鴆止渴。
其次就是。朝廷決定徵收剿餉,每畝地增加的賦稅是五厘。可到下面實際操作的時候,就會變成一分左右,地方官吏可以從中大肆貪汙,甚至出現了有些地方已經徵收起來了剿餉,卻言當地百姓困苦,無法徵收剿餉。
大明的農業賦稅的確不高。但苛捐雜稅高的出奇。因為流寇的騷擾,也因為後金韃子的侵襲,各地官府想方設法的以練兵或者加強防禦的名義徵收苛捐雜稅,而這些苛捐雜稅的數量,往往是賦稅的數倍以上,這就讓老百姓無法承受了。
農戶本就無法承受苛捐雜稅,土地的兼併讓他們的負擔更加的沉重,大明有功名的讀書人,可以少繳納甚至是不繳納農業賦稅。進士、舉人和生員,分別按照朝廷的規定,可以免去多少田畝的農業賦稅,正德年間之後。士大夫階層基本不繳納農業賦稅,這是朝廷優待讀書人的舉措,可惜這樣的舉措,被士大夫充分利用起來,他們開始大規模的兼併土地,農戶因為無法承擔沉重的苛捐雜稅,心甘情願將土地賣給士大夫和商賈。
賦稅的總額是不會變化的。也就是說官府需要徵收到的糧食和銀兩數目不變化,並不因為土地的兼併減少,於是那些耕種土地的農戶,就要承擔土地兼併的惡果,他們的賦稅一路增加,甚至超過田畝收入的六成,如此的情況之下,農戶當然沒有活路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