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放在全國總人口範圍內,恐怕也就是2—3左右。
佔比太少,民風太過保守,也是如今這個年代,漂亮的衣服鞋子都不怎麼好賣的重要原因。
當然了,最主要的原因其實還不是這個,而是人們的收入水準,還有他們的消費觀念問題。
一個月的工資存起來買腳踏車,兩三個月的工資存起來購買家用電器……這些他們都能捨得,但是如果一個月、甚至是半個月的工資拿來買一件衣服、一條褲子、一雙鞋子,他們是絕對不願意的。
衣服褲子去供銷社扯布,找縫紉社的師傅做一套不就行了?
鞋子稍微麻煩一點,但那種白網鞋、布鞋平日裡也能穿,如果真正有需要,一雙二三十的皮鞋也就頂天了,太貴了的真的捨不得。
他們都是從困難年代過來的,大部分人都知道什麼叫節約和存存貨,需要買的肯定要買,但是能節省的,還是認真節省的好。
所以今天去買衣服鞋子的,差不多都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40歲以上的一個都沒有。
殷俊沒有告訴譚國富,如今40歲以上的人,哪怕是三十年之後,他們的財富都足夠了的時候,仍舊是捨不得買東西的。
他們身上穿的、家裡用的,差不多都是他們的晚輩買給他們,他們自己是捨不得消費的。
因此,麒麟商業廣場的著重之點,並不是這群消費習慣已經固定的人,而應該是30歲以下,甚至是20歲以下的年輕人。
他們才是未來消費的主力。
他們的命很好,正好趕上了這一場翻天覆地的大變革,會經歷工資從50到100,500到1000,3000到10000甚至更多的巨大變革。
當民眾們的收入足夠多,擁有了足夠多可以支配財富的時候,當然就捨得去花費,去買各種衣服鞋子了。
這還是50、60年代出生的人們。
要是換了70、80年代出生的人們,花錢會更加的捨得。
90、00後的小孩子們……
呵呵,他們就更是用錢的專家,未來坑人無數的網路平臺貸款,坑的主力就是他們,你什麼時候見到70、80年代的人大規模的陷進去了?
這些孩子們花錢就更多都是在購物享樂上面,父輩、祖輩們捨不得買的幾千塊的衣服、上萬的皮包,都被他們毫不畏懼的拿下,還美其名曰「生活就要及時享受」。
好吧。
李超人有一句很著名的話,在他們那個年代,已經很少有人說了。
那就是「我成家立業,小錢全都是靠一分一毫的節省下來的。而正是有了這麼一筆積累下來的資金,我才能開展我的事業。」
年輕人們連最初的積累都沒有,就妄想著一夜暴富,成為下一個李超人,下一個小馬哥,下一個馬爸爸,那簡直就是白日做夢。
當然了,這些人的消費,其實有許多都是在萬達廣場、太古裡這樣的綜合商業體,也就是殷俊的主要客戶之一,似乎也輪不到殷俊來說什麼。
況且這也是30年之後的事情,想這些還太早。
少年現在要琢磨的,不過是好好的保持這種爆發的綜合商業體的勢頭。
80年代人們的消費水準和心態,都不能和90年代相比,更別說是00年代以後了。
所以許多超市、綜合百貨商場等等,要在90年代才初現端倪,00年代以後,萬達這樣的綜合商業體才大行其道,也是有著歷史背景原因的。
只不過在如今的年代,人們沒有住房購買的壓力,如果好好的引導他們的消費觀念,讓麒麟商業廣場發展下去,也絕對不是什麼難題。
一二線城市之所以能成為一二線城市,基本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