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宛秋嘆息:“那就只有隔離了。飯還是要給的,湯藥也別斷了,就算治不好。起碼他們心裡好受些,他們為趙國而戰,太子和我,不到最後,都不會拋棄他們的。”
吳叔仁跪下道:“太子和太子妃愛民如子,微臣敢不盡心竭力?但到底是過人的病,找房子、熬藥、送飯等微臣都會安排的,此地既然有癆病患者,太子妃殿下不宜久留,微臣恭送殿下!”一面說,一面直起身子,拱手做送別狀。
俞宛秋很是過意不去,試探著問:“可以讓我看看他們嗎?”
吳叔仁嚴辭拒絕:“微臣代他們四位謝太子妃殿下隆恩,太子妃就算不考慮自己,也要考慮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是軍中統帥,身系趙軍乃至整個趙國的安危,不能有任何閃失。”
“你說得在理,那我就不去了,你替我跟太子殿下好好照顧他們。”
其實即使探望病人,她也會遮住口鼻,就那麼一會兒功夫,不可能染上。她何嘗不知道傳染病的可怕和自己夫君身份的特殊性。
既然營醫堅決反對,她也沒再堅持,走的時候交代他們,儘快在軍中做一次普查,但凡有發燒、咳嗽、盜汗等現象的,一律重點觀察。
如果天氣暖和點,她可以把那幾個病人送回南方去,讓他們在濟慈院養著。可現在正值封城,又是這樣的天氣,他們只能繼續留在北方,能不能熬過這個冬天都成問題。
營醫館門口,戚長生打起轎簾問:“太子妃,接下來是不是去書院?”
“先回去吧。”
她現在擔心的是,陸滿屯到底有沒有染病。那兄弟倆的伙食是單獨開的,他們是土匪頭子的後代,平時就喜歡跟手下稱兄道弟,不排除共用餐具的可能。
陸家兄弟是趙軍中僅次於趙佑熙的將領,要是他們染上了肺結核,這場仗沒法打了。
同人卷 第二百五十一章 書院之行
第二百五十一章 書院之行
衢州書院座落在城北牆根下。牆那邊就是起伏的山巒,據說山頂有座蘭若古寺,常常可見金色的祥雲圍繞,在信眾心目中,這是“佛光普照”,殊勝非凡,所以香火很旺盛。山下的書院也被稱作“蘭若書院”,聞其名,似有禪意,但從學生的激烈表現,可看不出受過佛理薰陶的淡然出塵。
州府書院,簡稱“府學”,是官辦四公學之一,學員的待遇比京城的國子監和太學差一點,比縣學又好一點。學生除了地方官和富家子弟外,也有一部分從縣學錄取上來的秀才,但以官家和富家子弟為主。他們會反對趙氏,當眾高喊“亂臣賊子”也就不稀奇了,因為他們害怕改朝換代會損害他們的切身利益。
想讓書院的學子們不再有牴觸情緒,只能從這方面著手。要讓他們相信,趙國軍隊只會幫著維持秩序。安撫居民,不會驚擾百姓,更不會燒殺擄掠,徵收的賦稅也不會比原來的多。除了皇帝換人做,他們的生活不會有什麼改變,該上學的還上學,該經商的還經商,甚至各級地方官,只要他們肯歸順趙國,都可以繼續留任。
事實上,自開戰以來,梁國已經幾次增加賦稅比率和賦稅名目,不斷地加重百姓的負擔。為了說服這些士子,俞宛秋昨夜特意做過功課,把兩國的賦稅做了詳細的比對,基本上滾瓜亂熟了。
她從不認為自己聰明,但記憶力真的很好,只要是看過的書,就算沒到過目不忘,重要的或有意思的段落差不多都記得。以前讀中學時,文科類的歷史政治,每次都恨不得考滿分。穿越到古代後,她出的很多主意,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靈機一動,其實都是記憶中那些知識的潛移默化,或直接“複製”。
俞宛秋乘坐的鸞轎到達時,書院門前擠滿了人。有學子,也有百姓。對這位年輕絕美的太子妃,大家都好奇得緊,每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