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對準了安陽水寨,且下了決心一舉殲滅安南水師主力。
安陽水寨是安南水師最大的港口基地,位於距離清化不到兩百里的南寧府,此地離升龍府則只四百里。安陽水寨停泊的是安南水師主力,大小戰船約有八十多艘,水師官兵連同水寨兩岸的炮臺官兵有近萬人。
黎珠已從清化趕到安陽水寨坐鎮,到任後便頒下嚴令,禁止除哨船以外任何船隻出海,連漁船都不行。此舉令得安南水師的一些青壯主戰將領頗是不滿,認為避戰有損國格。然黎珠是三朝老臣,又深得鄭主信重,主戰將領固是不滿其避戰之舉,亦不敢違令輕出。
“海上交戰,能否趨避,應以船行之遲速為準,速率快者,勝則易於追逐,敗亦便於引避,若遲速懸殊,則利鈍立判,故海上交鋒,恐非勝算。”
黎珠向鄭柞提出“保船制敵”之策,他認為安南水師戰船數不及明朝,船也不及明朝堅利,倘若冒然出海與明軍決戰,則定難取勝。但若是避戰,則有安陽水寨存在,對明軍水師就是牽制,如猛虎在山之勢,攻人不足,自守有餘。明軍渡海來犯,所攜輜重補給定少,勢不能持久,若不能全殲安南水師,時間一長,不退也得退。
鄭柞遣使至安陽水寨,同意黎珠所提“保船制敵”法,並命範永錦速與明軍取得聯絡,弄清對方所圖,倘若是為了被扣公主和朝臣一行,則以拖字決解決此事,倘若是為錢糧而來,可給予一些使其退兵。
鄭柞的看法和黎珠有些不謀而合,都認為此次明軍來犯不過是單純水師,無以陸軍,則鄭氏根基不損。且水師不能持久,戰之不得,談之不成,明軍最終還是要退兵。
鄭氏官員中不是沒有人提過將明朝公主和朝臣交還明軍,以求取明朝諒解,但丁文左。派往雲南的探子卻探的清清楚楚,明朝的永曆皇帝已經棄國出逃緬邦,這明朝已是亡了,所以沒有必要理會那些明朝殘餘力量。而高平的莫氏則對明軍來犯之事保持沉默,這個態度卻給了鄭柞誤判,堅定認為明朝這是真的亡了,要不然何以和明朝向來關係親密的莫氏會無動於衷。(未完待續。)
第六百七十三章 保家衛國
安南方面緊急部署應對時,明軍龐大的船隊已經出現在海陽水寨以東百里的洋麵上。
吳遠統領的水師幾乎將太平軍所有能用於海戰的戰船蒐羅一空,600料以上的福船86艘,其餘四百料以上的戰船126艘,鬥艦、海鶻、巡船、哨船135艘,另有50餘艘專門用來運兵的大海船,僅水師官兵就有8400人,大小將校80餘員。
這日,海上無風,碧波盪漾,藍天白雲,視線極佳。
三艘安南軍的快哨船沿著海平線巡航著,此處海域距水寨只三十多里,有什麼警訊,快哨船可以最快速度趕回去報訊。自從被明軍水師“以大欺小”壓著揍了兩次後,安南水師上下對明軍都有恐懼之心,談明色變,就是統領黎珠大人也是再三叮囑下面千萬不要出港。
戰船不能出海,哨船卻是必須要出海的,否則明軍摸到水寨安南人都不知道,那還得了。
三艘快哨船上的安南水兵巡航了半天,沒有發現海上有任何船隻,就在船上的安南兵慶幸馬上就可以返港,換下批人來“擔驚受怕”時,突然一聲淒厲的叫聲響了起來。
“明軍的船來了!”
這聲淒厲叫聲讓三艘船上的安南兵全都緊張起來,紛紛到甲板上眺望,很快,他們的視線中就出現了壯觀一幕——幾百根桅杆密密麻麻的出現在遠處的海平線上。
短暫的失神之後,帶隊的安南將領醒悟過來,尖利的呼喊著趕緊掉頭回去報訊。
明永曆十三年六月初九日,太平軍遠征軍都督趙自強統領水師統制官吳遠、副都督兼任第十一鎮鎮將盧光祖、第十二鎮鎮將牛根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