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來說,這些改變無疑是令人痛苦的。然而,假使蘋果公司從來都沒有發明過什麼iPod,我們的生活就會因此變得更加富裕嗎?權衡利弊後,大多數人會一致認為iPod是一個意外的驚喜,不僅對於經濟發展有利,還為整個社會帶來利益。即使是著名歌手也願意接受這樣的改變,他們承認儘管這種改變有一定的破壞性,但同時也會帶來新的機會,比如讓音樂從經濟上及藝術上徹底獨立。
與人們的設想正好相反,iPod並不是斯蒂夫·喬布斯的一個突如其來的念頭。無論是YouTube,巴頓的I…Port注射器,還是鉛筆等無數新發明,都是順應人們的需要而誕生的。2003年,《紐約時報》 雜誌記者羅布·沃克寫道:iPod靠的不是某個單項技術的突破,而是把很多革新綜合起來的產物。在一篇文章中,喬布斯自己也承認他所做的只不過是將這些零散的想法集中起來而已。這就是自由市場財富創造的典型過程,既是自發的又是不可預見的。你永遠不知道它何時在哪個行業哪個領域開始。
由於無法全面地預知自由市場的財富走向與創新路線,人們對資本主義市場的斥責聲不斷。例如,人們開始反對自由貿易。正如我們在關於全球化的一個章節中探討的那樣,經濟評論員們常常為貿易逆差與外包加工感到惋惜,他們並沒有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進出口貿易同樣會給美國帶來上億美元的外商投資,從而為經濟的多個領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例如,我們與中國進行貿易,就使得大量資金流回美國。中國以購買美國財政債券的形式向美國進行投資,奧巴馬政府正好可以用這筆錢來支付他龐大的開支,使政府免於經濟困境。
iPod經濟(2)
聲討資本主義的人都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在經濟衰退之前,在過去的30年裡,美國的經濟並未有所發展,而是一直在走下坡路。而美國的失業率在這段時間裡相比20世紀五六十年代已經有了實質性的降低,一直徘徊在4%~5%之間。而勞動力參與率,這裡是指勞動者中成人的參與率,要比40年前高得多,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不錯,在過去的30年裡,儘管在自由市場經濟下企業大起大落,幾百萬個就業機會遭到破壞,但是社會依然創造出了淨4000萬個新的工作崗位。個人總收入從2萬億美元增長到12萬億美元。美國家庭淨收入(這裡指總資產減去如購房貸款等的負債額後的總值)在奇蹟般猛漲,從原來的萬億美元增長到萬億美元。因而,整個社會的經濟大幅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迅猛提高。
政府在推行一個專案前總會召開新聞釋出會,憑藉媒體的力量進行大肆宣傳。不同的是,資本主義的“無形之手”創造了就業機會,使人們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但這一切都是沒有官方宣佈儀式的。美國總統辦公室既不會發表什麼宣告也不會簽署什麼協議,通常,事情就這麼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現實世界的教訓
相比自由市場經濟的創造力與增長力,人們更容易發現自由市場經濟所謂的“破壞力”。
然而,生意失敗、風險與創新的負面效應是動態的自由市場經濟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沒有人否認這個過程是痛苦的。然而,正如我們在書中提到的,限制市場的自由只會讓後果更壞,這樣做只會降低人們的生活水平,甚至造成大面積的失業現象。
受經濟危機影響丟了工作的人也許正氣得火冒三丈。然而,正如我們將在書中不斷提及的那樣,金融危機與經濟衰退並不是正常的自由市場“創造性破壞”的後果。事實恰恰相反,歷史上最嚴重的幾次經濟危機都不是因為自由市場的執行機制造成的,而是由於政府幹預引發市場扭曲,使市場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而造成的,這才是災難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