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主張“神韻”風格,扭轉了詩壇宗宋風氣。王漁洋曾編輯出版了《唐詩三昧集》,共收錄初唐、盛唐詩人42人的448首詩,主要推崇王維、孟浩然、王昌齡、岑參等人的詩。《唐詩三昧集》對有清一代詩風影響甚大,流風所至,直到今天。
回過頭來我們再來看《紅樓夢》中林黛玉向香菱發表的詩論,她並非排斥陸游一個詩人,而是排斥整個宋詩。她向香菱推薦的詩人,全部是唐朝詩人。她要求香菱首先把王維、杜甫、李白的詩,各讀“一二百首”,“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煬、謝、阮、庾、鮑等人的”詩逐一閱讀領會,“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黛玉推薦的詩人,不是盛唐,便是初唐的,連晚唐詩人都沒有,因為晚唐詩風與宋詩一脈相傳。當然黛玉也推薦了幾個魏晉南北朝的詩人,如陶淵明,因為那時的詩風與初唐一脈相傳。寶玉、探春和香菱一起聽黛玉講詩時,又說“這三昧你已經得了”,什麼“三昧”?就是唐詩“三昧”。香菱後來讀詩,果然只讀“王摩詰”、“岑嘉州”、李義山的詩(第六十二回),可見香菱學詩是學唐,而非宗宋。
《紅樓夢》作者為什麼透過黛玉論詩,表現自己的宗唐非宋詩風呢?原來,《紅樓夢》的作者洪昇,少年時學詩,本屬清初浙派,浙派詩風是宗宋的。後來,洪昇拜王漁洋為師,詩風改宗唐,特別是對岑參、王維的五言律詩,崇拜得五體投地,洪昇詩歌的最高成就,就完全體現在五言詩及古風上。看《紅樓夢》中姐妹們的詩,作者最欣賞的,大概也是元妃省親時的四首五言律詩和姐妹聯詩“一夜北風緊”,和“三五中秋夕”中的百韻排律,以及歌頌林四孃的古風,足以看出作者洪昇的詩歌傾向。
《紅樓夢》歷史本事(8)
最有意思的是《紅樓夢》中,寶玉一見黛玉的面,便送她一個“顰顰”的字,問其出處,寶玉顧左右而言他,不肯解釋自己“杜撰”的理由,紅學界至今也沒人深入探討“顰顰”二字的真實含義。其實,這個“顰顰”二字的奧妙,就在於清初詩壇的唐宋之爭!明代後期詩壇復古之風甚盛,直到清初餘風尚在,幾社的陳子龍、柳如是等人,基本上是這股詩風的代表者。顧嗣立形容這些復古主義的詩人,曾有一首很著名的詩:“後生齊奉李於鱗,樂府歌謠總失真。舉世不知西子面,效顰更笑效顰人。”詩中連續出現的兩個“顰”字,當是黛玉字“顰顰”的真實來歷。
筆者曾經考證,《紅樓夢》創作的早期,黛玉的原型原來是明末清初的風塵才女柳如是,直到後期,洪昇才把這個人物的原型改為“蕉園詩社”的林以寧。與柳如是締結“金玉姻緣”的丈夫錢謙益,詩風是宗晚唐兩宋的;而她早期“木石前盟”時的情人陳子龍,詩風是宗唐的,並明顯有明代公安派的風格。柳如是本人的詩風,主要受陳子龍影響,明顯有六朝與唐代的風格。所以,洪昇用“顰顰”二字為黛玉取字,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表現黛玉身上的柳如是影子。
在《紅樓夢》中,探春具簡邀寶玉參加詩社,花箋上寫道:“孰謂蓮社之雄才,獨許鬚眉;直以東山之雅會,讓餘脂粉”。所謂“東山雅會”,在明末很有名氣,是江南眾多知名文人聚集在錢謙益家的常熟東山酬唱賦詞,柳如是巾幗不讓鬚眉,大展才華,風頭強勁。《東山酬和集》對此有詳盡記載。《紅樓夢》中探春說的“東山雅會,讓餘脂粉”,只能是指柳如是的這件出風頭的事蹟。對於“東山雅會”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