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研究院急需的光學玻璃,西南聯大物理學家們急需的高速電子振盪器,四川農業實驗站急需的秋水仙鹼等等。
購買這些物資所需要的錢,基本上都由李約瑟墊付,英國政府給了一萬英鎊的初期經費。並且運輸也是個大難題,需要走駝峰航線空運,有時候出現意外還會機毀人亡。
數年間,李約瑟訪問了中國10個省,296所大學和科研機構,發表演講200多次,行程二萬五千公里以上。
為了讓中國學者讀到西方書籍文獻,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李約瑟還請英國的朋友發起募捐,英國人民透過中英科學合作館捐贈了超過7000英鎊的書籍。後來經費和運輸都很緊張,李約瑟乾脆把科學期刊以微縮膠捲的方式運到中國,光是這些“膠捲雜誌”就有167種。
最危險的一次,李約瑟親自給河南大學運送書籍,結果半路上遇到日寇,科技書刊全部被侵略者焚燬。李約瑟僥倖逃生,非常沮喪,因為河南大學雖然在山洞和破廟裡辦學,但科研師資力量一流,卻連一本科技書刊都沒有。
李約瑟和中英科學合作館的工作還不止這些,他們共推薦了138篇中國論文到西方發表,安排了30多位文化、科研人員去英國訪問交流,協助教育部選送了67名中國留學生赴英深造。
正是李約瑟所作的努力,讓抗戰期間的中國科學界重新與世界取得聯絡,加快了抗戰前後數年中國的科學發展速度。
……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李約瑟在英國大使館和周公館之間來回奔波,在周赫煊的幫助下完成了中英科學合作館的籌備事宜。
周赫煊雖然足不出戶,但數百封電報和信件發出去,很快就通知到各地的大學和研究所。有些機構還主動派人過來幫忙,擔任科研文獻的英漢互翻工作。也有一些科學家迫不及待地發來論文,請求李約瑟代為送去國外發表。
1943年六月,英國政府正式批准創辦中英科學合作館,由李約瑟擔任館長,周赫煊擔任副館長,並獲得一萬英鎊的啟動資金。
中英科學合作館的第一個專案,就是把“科學養雞”的資料翻譯成英文,將技術送去西方幫助英國朋友。李約瑟答應為科學養雞技術申請專利,專利權由周赫煊、西南聯大、金陵大學農學院和中央大學農學院共有,並永久無償授權給所有英國人使用。
投桃報李嘛,英國佬既然無私幫助,咱中國人也不能含糊。
這屬於惠而不費的選擇,反正抗戰期間也沒法到國外收取專利費,還不如向英國政府釋放善意,換取更多的科研資源來發展自身。
於此同時,中英科學合作館也收到來自中國各科研機構的333份訂單,都是些基礎科研儀器和化學試劑。李約瑟立即著手辦理,雖然他手上的錢不夠用,但首批就訂購了其中的77份,由英國情報部負責在加爾各答採購。
周赫煊也拍電報讓費雯麗她爹捐了5萬英鎊,搞定了103份科研儀器和化學試劑的訂單,其中的一臺高速電子振盪器就花費甚巨。他以前雖然有錢,但沒法運輸,這次是美國和英國的空軍幫忙運過來。
順便一提,受戰爭影響,英國那邊的藥廠已經賺瘋了。
現在費雯麗的老爹整天喊著讓周赫煊去英國,因為周赫煊是大股東,需要他的簽字才能把藥廠上市。
1031【新作問世】
就在中英科學合作館順利執行的時候,《萬曆十五年》沒有經過報刊連載,直接以整書的形勢出版了。
本書的原作者黃仁宇先生,此時剛剛加入中國遠征軍任上尉參謀。他本來讀的是南開大學機電工程系,抗戰爆發後轉學到中央軍校。機電工程專業轉修軍事並不離奇,畢竟國難當頭嘛,參軍報國是很多熱血青年的選擇。